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及治理机制研究

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及治理机制研究

ID:37423167

大小:35.8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23

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及治理机制研究_第1页
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及治理机制研究_第2页
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及治理机制研究_第3页
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及治理机制研究_第4页
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及治理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及治理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及治理机制研究内容摘要:网络舆情发展迅速、内容复杂。本报告从网络舆情的参与主体、舆情内容、传播媒介和演变方式三个方面,简要概括了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在于,它既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也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带来未曾经历的风险和挑战。舆情治理要处理好开放与管理、自由与控制、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几个方面的关系,树立平等合作、共同治理的理念。舆情治理的重点措施包括优化舆论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发挥传统媒体影响力、发挥网络自律功能、支持理性的“意见领袖”、建立制度化的治理机制,等等。关键词:网络舆情理性意见领袖公信力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

2、,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迅猛发展,成为反映社情民意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并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形成全面冲击。建立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是舆情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一、网络舆情的现状与特点网络舆情发展迅速,内容复杂。我们从舆情的参与主体、舆情内容、传播媒介和演变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概括。(一)从参与主体角度分析网络舆情的现状与特点1、网民规模庞大,平均上网时间世界最长。截至2012年1215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2013年1月。网民的上

3、网时间世界最长,根据美国调研机构(IPSOS-Insight)2006的调研数据,中国网民平均每周在线时间为17.9小时,位居全球首位。InternetAdoptionSlowing–ButDependenceOnItContinuesToGrow,http://www.ipsos-na.com/news-polls/pressrelease.aspx?id=30302012年,每周平均在线时间增长到20.5小时。2、网民以年轻群体为主,低学历、低收入群体占比较大。从年龄结构看,10-39岁的网民占比达到79.7%。而从职业结构看,学生、企业/公司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个体户/自由

4、职业者、无业/下岗/失业人员五类职业人数占网民总数的66.2%。从网民学历看,初高中(包括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比重达到67.9%。从收入结构看,个人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网民占比是71.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2013年1月。网民的这种群体特征,与网络舆情的特点密切相关。如新思想、新观念比较流行,思想和语言偏于激进,对改善现状的要求比较迫切,等等。3、网络“意见领袖”地位凸显,成为影响网络舆情的重要力量。多数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都能在互联网中找到本阶层的“意见领袖”。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多层次的公共领域。根据美国微博客(T

5、witter)的研究统计,约0.05%(2万名)的精英用户,吸引了一半的网络注意力,即一半网络帖文是对极少数精英用户的转发和评论。新浪微博也存在类似情况,即大约300位“意见领袖”掌握着主要的话语权。网络舆论看似亿万网民在发声,但核心环节是这些“意见领袖”在设置议程、掌握话语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2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2012年12月。154、政务机构联手公职人员,影响网络舆论生态。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进驻网络舆论场,把网络作为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了解民情、政民互动的重要场所。截至2012年9月底,新浪微博共有认证的党政机构和公职人员微博50947;截至2012年7月20日

6、,腾讯微博认证的各领域党政机构及公务人员微博也已经超过48050家。“国家军”在网络舆论场异军突起,改变了主流媒体对网络热点迟钝和失语的状态,敢于直面问题,维护社会公正,赢得了公众的认同,延伸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2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2012年12月。(二)从内容角度分析网络舆情现状与特点1、网络“问政”持续推进,民生主题更加凸显。各类种舆论热点中,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受关注程度最高。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的统计数据,在各类舆论热点中,社会民生领域的热点话题数量最多,占比达12.4%。民生问题的凸显

7、,通常伴随着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拷问,迫使政府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2、惩治腐败广受关注,网络反腐渐成趋势。网络反腐为执政者和民众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对话方式,成为反腐的利器。“微博一转,围观一万,反腐一动,倒下一片。”网络举报一方面能够从碎片化的信息拼凑出事件的大致面貌;另一方面,大量网民的围观,容易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又能够倒逼反腐的进程。在一项“你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的网络调查中,74.6%15的参与者选择了“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