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南京中考历史考点-九下

2013南京中考历史考点-九下

ID:37467046

大小:32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24

2013南京中考历史考点-九下_第1页
2013南京中考历史考点-九下_第2页
2013南京中考历史考点-九下_第3页
2013南京中考历史考点-九下_第4页
2013南京中考历史考点-九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南京中考历史考点-九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下复习提纲1917: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1789: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革命1911: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单元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月革命革命方式:武装起义,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二月革命:资产阶爆发原因: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级革命)胜利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革命的火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时间:1917年11月7日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爆发:1917年11月

2、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即现在的圣彼得堡,斯莫尔尼宫,列宁指挥部)结果:推翻了沙俄的专制统治,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第1课十月革命的历史意性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义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革命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的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启示:无论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对马列主义要灵活运用,

3、而不能生搬硬套。巩固政权: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列宁的精神: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

4、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给中国革命以巨大影响)4.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是何意?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走俄国的路”指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不同。俄国是城市夺取政权,中国则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权城市政权的道路。由于两国不同的国情。中国与苏联在建国初期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似之处就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

5、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一.列宁时期的探索(列宁之前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的依靠新经济政策实施时间:1921年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内容:总体: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与市场货币关系联系起来具体:⑴农业方面:取消余粮收集制。⑵工业方面: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⑶贸易方面:恢复自由贸易。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基本的国情出发,坚持实

6、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斯大林模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制定。(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第2课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社会形成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主义道内容:经济上:1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实施第一、二个五年计划3重点:进行重工业的建设,路的探进行农业集体化建设索政治上:1936年,通过新宪法(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国联盟宪法》,又称《斯大林宪法》)评价: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

7、的弊端。经济上:A、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C、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D、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来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文化上:文化形式单一,歌颂领袖和个人崇拜。思想僵化保守,阻碍了文艺的健康发展。1、新经

8、济政策“新”在哪里?“新”在:A允许多种经济并存,B大力发展商品经济,C把社会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