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证型方剂口诀

内科证型方剂口诀

ID:37473323

大小:354.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5-24

内科证型方剂口诀_第1页
内科证型方剂口诀_第2页
内科证型方剂口诀_第3页
内科证型方剂口诀_第4页
内科证型方剂口诀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科证型方剂口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内科方剂口诀方剂口诀,版本繁多,各有优点。然而,任何版本的方剂口诀,都没能覆盖临床中的各个证型,就连内科学的证型也覆盖不了,应付考试内容的方剂口诀也无法满足。为此,本人在这几年自考、执考的过程中,搜集整理了这套《中医内科学方剂口诀》,愿与有缘人共享。本口诀以《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方剂口诀》为蓝本,以《2006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指导》的章节为顺序,每个证型都有方剂口诀。熟读、背诵之,有利于考试,也有利于临床。所整理的方剂口诀在某章节虽有重复,但是,一可了解该方剂的使用频率,二可增强记忆,三可以方记证。对于学

2、中医的人来说,“死记硬背”是基本功,甚至可以说,没有“死记硬背”就没有中医。“死记硬背”更是中医学习最基本的方式。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强调了“死记硬背”是理解和掌握的基础。因为有些知识和问题,仅凭听讲和一般学习是不能牢固掌握的。只要记下了,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就会理解。没有记忆就谈不上知识的储备和积累,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只有“死记硬背”强化记忆,许多知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知识,其所包含的巨大价值将在我们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得以

3、体现。  我们要求“死记硬背”,不是否认“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果理解了当然有助于记忆。当然单纯以经解经,以解释清原文内容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背诵能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刺激,提高学习效果。这一切都可以加深记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死记硬背”。背诵药赋方歌,是打好中医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名老中医无不对中医经典朗朗上口,信手拈来。历代中医名家将中医总结成歌赋、口诀也是为了后人更好地背诵。吾辈在北京就学的过程中,教授就反复告诫我们:“要死记硬背”。包括中医经典原文、药赋方歌的

4、背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背诵基础没有打好,中医临床就如同空中楼阁,只有熟背中医必背之内容,在中医临床时才能游刃有余。正如岳美中教授所指出:“就以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来说吧,如果做到不加思索,张口就来,成了有源头的活水,到临床应用时,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熟能生巧,别有会心。”许声湖整理于丁亥年仲春中医内科方剂口诀:一、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

5、行寒温有奇功。加入荆防免生姜,温毒发斑肿痛松,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银翘散主上焦疾,竹叶薄荷荆牛豉,甘桔芦根凉解法,温病初起此方医。葱豉桔梗汤连翘,竹叶栀子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香薷扁豆姜制朴,祛暑解表化湿浊。新加香薷增银翘,兼清湿热功效足。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甘葛木香桔梗茯,内伤外感此方推。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枣草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最

6、相宜。一、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三拗只用麻甘杏,泻肺平喘痰立通。止嗽散用蒸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紫菀百部蒸为君,感冒久咳此方先。咽痒蒡蜕痛蓝射,苓半桑白治痰粘,表证重者苏防姜,蒌贝知母咳无痰。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甚阳明入母膏。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杏汤用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翘荷甘桔焦栀豆,清宣凉润燥能医。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二陈汤用半夏陈,

7、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三子养亲痰火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素实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用芩栀,桑皮二母麦冬施,蒌桔陈苓甘草入,肺热痰稠可服之。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泻白散、黛蛤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医。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甘草玉粉合成方,秋燥耗精伤肺胃,苔光干咳最堪尝。二、哮病:1,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8、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紫菀冬花味枣姜,辛夏平逆喘证贵。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同甘草,外寒痰热哮喘尝。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若于方中除杏桂,主治风水越婢汤。越婢汤内加半夏,热哮发作功效良。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