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必修二语文课件《亡人逸事》

苏教必修二语文课件《亡人逸事》

ID:37492503

大小:742.8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12

苏教必修二语文课件《亡人逸事》_第1页
苏教必修二语文课件《亡人逸事》_第2页
苏教必修二语文课件《亡人逸事》_第3页
苏教必修二语文课件《亡人逸事》_第4页
苏教必修二语文课件《亡人逸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必修二语文课件《亡人逸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荷花淀派”开创者,散文和小说都体现了清新和诗情画意的特点。代表作有《荷花淀》、《白洋淀纪事》、《铁木前传》等。亡人逸事孙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悼内子孙犁一落黄泉两渺茫,魂魄当念旧家乡。三沽烟水笼残梦,廿年嚣尘压素妆。秀质曾同兰菊茂,慧心常映星月光。老屋榆柳今尚在,摇曳秋风遗念长。文章分成四部分,写了亡人哪些逸事?这些逸事表现了妻子怎样的性格?缘定相识持家临终娇惯的女儿坚强的妻子可敬的母亲父亲对妻真诚如一。他不摆一个名作家

2、的架子,关心她尊重她体贴她帮助她,从没虚的没假的,工资、稿酬都一分不剩地交给她。他们性格互补,又能相互宽容。父亲对母亲不仅从无挑剔指责,也从未因文化上的巨大差距而生轻视之心。有时,父亲像个和蔼的老师,教母亲认几个简单的字,给她讲几句有关夫妻情分的古诗,或讲一两个文学名著的典故。母亲笑吟吟地听着,有时我也跟着一块儿听。孙晓玲《摇曳秋风遗念长》母亲对父亲的好是一言难尽的。孩童时,我留着齐眉穗儿,梳着独角辫儿,父亲在山西路宿舍小木桌前吃饭的时候,我专门爱站在他身后给他“梳小辫儿”,父亲虽没生气,母亲总是急忙哄我到外面去玩,生怕影响父亲吃饭。最让人感动的是,有时母亲干脆歪着

3、头在一边看着父亲吃。父亲很知足自己的写作环境,从不为生活用品四处去买东西,都是母亲张罗。可母亲出门买菜他总是惦记着,下雨下雪天就叮嘱别滑着,天冷刮风就叮嘱穿暖和点别感冒,看见母亲头发长了,父亲就说:“来,我给你铰铰。”他小心翼翼剪得很齐。母亲要是“有个不耐烦儿(家乡话有病的意思)”,他就急着请名医诊治,亲自端水递饭并请她娘家人来照顾,一切安排得仔仔细细、妥妥当当。孙晓玲《摇曳秋风遗念长》1981年国庆期间,年近古稀的父亲,夜晚在多伦道大院的老屋,为了一张1946年在蠡县县委门前所摄的失而复得的旧照片,记下了这样情透纸背的文字:“……所穿棉袄为到家后妻拆毁余在北平时所

4、服褐色夹袍缝制而成……今日犹冬季之视红花绿叶等,非草木可贵,乃时不再来,旧影遂珍,并隐约可见亡人之针线,在小油灯下赶制冬装情景如在眼前。”一直到现在,在从不装修的住处,父亲睡了多年已开裂的木板床上,铺的仍是我母亲给他缝制的两床厚厚实实的棉布褥子,中间夹着一条我送给父亲的新褥子,伴着父亲度过了自甘寂寞冷清孤寂的衰暮之年。我母亲亲手纺织的“紫花布”,父亲在战争年代给我母亲买的日本丝头巾(后来做了包袱皮儿),父亲都一直细心保存,不忍丢弃。孙晓玲《摇曳秋风遗念长》1994年春节,我照例去看望父亲,一进门,父亲就递给我一张当天的《天津日报》,很激动地大声说:“小玲,你看看这个

5、!是你葛文阿姨写的,写得好啊!这些年来写我的人很多,可没有人写写她。写得好!我看了,不但没难过,还高兴呐!”有人写了妻子,父亲感到了宽慰,大病初愈,清癯瘦弱的父亲拄着拐杖,立在屋中一口气说了那么多话,这在平日并不多见。孙晓玲《摇曳秋风遗念长》细节描写:推微知著搜间传神情感:怀念、感激、自责、歉疚通过细节读懂人物透过细节品味情感艺术特点:语浅情深真中见美慢慢走,欣赏啊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沈复《浮生六记》如果要一言而概《浮生六记》,我想唯有冲淡二字。冲淡的不仅是指文学技巧,更是那种生活所体现的文化氛围——舒缓、旷达、优雅。沧浪亭里夫妻对诗,或许是因为远离俗务而濯尽污浊

6、,但一块豆腐居然吃出至情至性,便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了。经过这种文化的陶冶,连苦难和沧桑都会显出平和的美丽,只是这种文化,我们几乎已难企及。芸娘“集古今各代女子的贤达美德”,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林语堂《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托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俞平伯巴金《怀念萧珊》作者的这篇悼念亡妻的散文,记述了妻子在“文革”中因受自己的牵连而遭罪,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默默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俩在那段日子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以及互相鼓励着希望摆脱厄运的深切愿望。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7、这正是这一作品充满感情色彩,从而“打动读者的心”的重要艺术因素。《怀念萧珊》于朴实无华人叙述之中凝聚着巨大的情感内容,特别是文中关于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的互相勉励和萧珊去世后的情景途述,蕴含着无尽的辛酸和对故人的怀念,极具艺术力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