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古诗两首 (2)

5 古诗两首 (2)

ID:37494540

大小:6.94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2

5 古诗两首 (2)_第1页
5 古诗两首 (2)_第2页
5 古诗两首 (2)_第3页
5 古诗两首 (2)_第4页
5 古诗两首 (2)_第5页
资源描述:

《5 古诗两首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西林壁[宋]苏轼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也称匡山,在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鄱阳湖畔、长江之滨。庐山中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林木葱茏,气候宜人,山中多悬崖峭壁、清泉飞瀑,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其著名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五老峰、含鄱口等。1996年12月,庐山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老峰白鹿洞三叠泉瀑布含鄱口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

2、”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者简介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听朗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初读诗歌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深读诗歌题写,书写西林寺,在

3、江西庐山认不清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意:从正面看庐山山峰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写景思考: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角度:正面侧面位置:远近高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启示:横看侧看远看近看抬头仰望低头俯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层峦叠翠的深山之中。因果倒装句悟理这两句是因果倒装句,先写出诗人没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视野

4、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思考: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要客观、全面地观察、认识事物,不要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不管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全面地了解,不仅看侧面,也要看整体,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