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制夷到维新办报

师夷制夷到维新办报

ID:37500095

大小:2.17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5-12

师夷制夷到维新办报_第1页
师夷制夷到维新办报_第2页
师夷制夷到维新办报_第3页
师夷制夷到维新办报_第4页
师夷制夷到维新办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师夷制夷到维新办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四章师夷制夷到维新办报2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城市经济有了重要发展,西方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一些进步官僚和士大夫,从西方的“船坚炮利”的表象深入到社会政治体制和人文形态的本质层面,普遍萌生了效法西方之“道法”的思想。3他们发现了西方人所办报刊在开发民智、鼓动人心、沟通讯息的过程中种种“神效”,加之外国人长期独占中国报刊市场的情形,早已引起国人的不满,于是,中国人出面创办自己的报纸,并通过报纸去推动国家逐步走向现代文明国家的行列,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必然。4开眼看世界的第

2、一瞥清廷大员林则徐是中国重视近代报刊的第一人。他早年潜心经世致用之学,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使其把了解“夷情”作为当时一项迫切任务。5林则徐派人搜集当时主要在澳门、广州出版的各种外国报刊,精选译员进行翻译以“采访夷情”,并选出一部分整理呈送道光皇帝阅看。从后来整理出的材料看,当时的译报工作持续的时间大约1年多。6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革职流放,其好友魏源的重要著作《海国图志》100卷,就是林则徐托付给他完成的一项重大的知识和思想工程。《海国图志》中魏源所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晚清“经世致用”思潮的集中体现,

3、也是中国文化“内圣外王”在特定时刻的表现形式。7《海国图志》将西方的报纸置于西方的历史、政情、社会、文化以及道德、法律和民俗等全方位进行研究。魏源着意介绍了西方国家“广设学校”,普及国民教育;还介绍了美、英等国的民主选举制,以及首领任期制。8最早提出创办近代报刊的中国人:太平天国洪仁玕,1859年拟定《资政新篇》。洪仁玕是洪秀全族弟,未能参加1851年的金田起义,后在广东组织起义响应太平军,但起义失败,旋即逃往香港,在外国传教士家中教书达六年。从1853年至1858年这6年时间里,洪仁玕在香港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

4、治制度和思想文化。1859年春天,经长途跋涉,洪仁玕来到天京,被洪秀全册封为干王,总理天国朝政。9洪仁玕在1859年拟定的《资政新篇》是一个试图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的政治纲领,这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资政新篇》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设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包括新闻传播。洪仁玕提出,应设立新闻馆即报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准许人们办报,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洪秀全在批示中写道:“此策现不可行,恐招妖魔乘机反间,俟杀绝残妖后行,未迟也。10洪仁玕的卓越的政治理想不仅不适合太平天国这样的政治集团,即使是对当时的

5、清王朝而言也根本不适合。《资政新篇》刊行不到五年,天京陷落,洪秀全自杀。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曾经专门总结了太平天国忽视宣传的教训:“凡事之败,在其有唱者而莫与为和,其攻击者且千百辈,故仇敌空言,足以堕吾事”。■1119世纪六十年代起,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重要发展,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外之间的联系明显加强。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一个要求社会改革的思想潮流正在悄悄兴起,中国人办报的一些基本条件正在形成。我国第一批自办报纸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是王韬主编的《循环日报》。《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王韬是中

6、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12天道循环生生不息王韬(1828~1897)原名畹,字利宾,又名翰,号兰卿,苏州甫里(今苏州吴县)人,早年受过扎实的儒学教育,1845年在乡试中以第三名的成绩中秀才;次年在南京科考中惨遭败绩,愤而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13王韬期望通过上书言事打动朝廷官员,他接二连三上书江苏巡抚徐君青等人,主张效仿西方,实行政治和军事改革,但屡遭冷遇。1849年他应麦都思之聘,在上海墨海书馆,王韬和传教士艾约瑟等做了大量介绍西学的工作,翻译出版《重学浅说》、《光学图说》、《西国天学源》等书,并参加《六合丛谈》的办报工

7、作,这是他报刊活动的开端。1854年8月26日,王韬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141860年,李秀成率领的一支太平军陷苏州、常州、进迫上海。在这期间王韬曾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军长官刘绍庆出谋划策(“长毛状元”外号由此而来),太平军兵败后王韬被通缉。时麦都思之子麦华陀任英国驻上海领事,王韬在上海英国领事馆避难四个多月后乘怡和洋行的邮轮逃至香港。1867年随传教士理雅谷赴英国及欧洲大陆游历三年,回香港后,王韬与友人黄胜合伙购买了原英华书院印刷所,成了中华印务局,1874年2月4日该局正式创办《循环日报》。15欧洲之行使王韬对西方

8、文化的理解从“器物”的层面上升到“道法”的层面。他对英国的“士庶”和“宰辅公侯”齐聚一堂“参酌可否,剖析是非”的民主宪政艳羡之极。《循环日报》之名就是因为他的“循环史观”的中心涵义就是“天道循环、人事变迁”,寄寓着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弱走向富强、从专制走向民主的理想。16王韬仿照英报每天在《循环日报》首栏撰写“论说”一篇,开了“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