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带教材精益六西格玛的兴起

黄带教材精益六西格玛的兴起

ID:37506205

大小:268.6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2

黄带教材精益六西格玛的兴起_第1页
黄带教材精益六西格玛的兴起_第2页
黄带教材精益六西格玛的兴起_第3页
黄带教材精益六西格玛的兴起_第4页
黄带教材精益六西格玛的兴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带教材精益六西格玛的兴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六西格玛的兴起;精益生产的起源;精益六西格玛战略本节概要内容:1、背景:现代企业经营面临质量、成本和效率的竞争。2、起源:六西格玛由摩托罗拉而诞生,因通用电气而走红;精益生产起源于丰田生产模式,美国人的研究将其发展为“精益思想”;近几年,GE公司等将六西格玛与精益思想结合,取得成功。3、现状:简介已实施六西格玛的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4、关系:六西格玛管理与精益生产优势互补,目标一致。5、战略:潍柴“精益六西格玛”发展战略。目的:1、理解导入六西格玛管理和精益生产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2、了解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关系,理解潍柴导入“精益六西格玛”的目的和意义。经营战略提高

2、顾客满意度缩短运转周期减少缺陷,提高质量3个领域无论是生产制造业还是非生产制造的服务性公司,哪个公司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又有哪个公司不想解决这样的问题?1987采用6sigma摩托罗拉六西格玛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时代TQM80900019846sigmaConcept史密斯1987关于6sigma本质的书籍海里1988摩托罗拉马尔科姆.波多里奇授予品质经营奖1994DMAIC战略海里1994爱立信导入6sigma海里和斯特劳2000创出价值为中心的6sigma海里和林赛曼2007潍柴导入六西格玛管理19906sigmaSSRI设立海里1995韦尔奇6sigma导入到GE2001

3、卡特彼勒全球导入6sigma20046sigma传播至全球“为什么要开展6西格玛管理?”--------摩托罗拉的回答是:为了生存。20世纪80年代,摩托罗拉在同日本的竞争中失掉了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市场,后来又失掉了BP机和半导体的市场。1985年,公司面临倒闭。20世纪80年代左右甚至整个美国放弃了彩电的生产。一个日本企业在70年代并购了摩托罗拉的电视机生产公司。经过日本人的改造后,很快投入了生产,并且不良率只有摩托罗拉管理时的1/20。他们使用了同样的人员、技术和设计。显然问题出在摩托罗拉的管理上。1987年,摩托罗拉创立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1989年,摩托罗拉公司获得了

4、美国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管理奖。通用电气与六西格玛“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经改变了我们以及我们的顾客的经营方式,旧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了,今天的竞争环境不再允许出现缺陷。我们必须让我们的顾客满意,我们需要不断用新的方法超越顾客的期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六西格玛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产品服务全球化六西格玛GE三大发展战略1999年,GE实施六西格玛管理获得的收益达15亿美元。21世纪初,GE实施六西格玛管理获得的收益达50亿美元。六西格玛管理是通用电气持续发展的保证,是GE的管理精髓,是韦尔奇的制胜法宝。︵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6σ培训计划是GE下一个世纪领导层得以产生、繁衍

5、的园地,6σ是我们曾经尝试过的最重要的管理培训方法,它胜过到哈佛商学院就读,也胜过到克顿维尔(是GE公司内部的质量培训部)进修,它教会你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管理哲学一种企业文化哪些跨国企业是六西格玛获益者?摩托罗拉Motorola - 1987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 1988ABB (Asea Brown Boveri) - 1993霍尼韦尔Allied Signal/Honeywell - 1994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 1995科达Kodak - 1995西屋Westinghouse - 1996西门子Siemens

6、 (partial & manufacturing only) - 1997诺基亚Nokia - 1997索尼Sony – 1997花旗银行Citibank 1999Amazon.com – 1999东芝Toshiba (MI2001)三星SamsungLG导入六西格玛的中国企业联想中兴宝钢山工济钢海尔中远嘉陵潍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组织生产方式的变革手工单件生产——大规模大批量——精益生产——177619081920191319901996第1次管理革命1950丰田生产方式1955大规模定制敏捷制造1993手工作坊生产大批量生产方式精益制造1990第2次管理革命1908“精

7、益生产”的诞生---丰田生产模式背景:日本的汽车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50年代,日本要发展汽车工业,再三去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向美国式的“大量生产方式”取经。但战后的日本,一缺钱;二缺廉价劳动力;三缺合适的市场。日本人回国后的结论是:“大量生产方式不适用于日本”。日本决定走自己的路,并且取得了成功,创造了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丰田的新方法:丰田汽车公司当时的做法大体上是:1)在技术上,用少量通用设备加上快换装模具的轮番小批量生产替代在大型自动化设备上的大量连续生产;2)清理工作场地,更有秩序的生产和节省辅助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