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

ID:37515376

大小:291.0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_第1页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_第2页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_第3页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_第4页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学号:11311032姓名:钱江平班级:11中药(1)班摘要:目的:探讨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及其建立。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类型,进而再通过查阅论文等,理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模型的建立方法。结论:通过对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看出不同动物在面对不同心脑血管疾病是,他们各有优缺点。我们在选择动物时,应具体考虑。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动物模型建立我国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日益突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升高,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刻不容缓"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

2、发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进展。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为260万,约占总死亡比例的45%。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2],要的支撑条件,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研究通过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很多理论指导。一、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动物模型(一)概述腹腔注射蛋黄乳液造成小鼠高血脂模型是一种适合于药物大面积初筛的高血脂动物模型。通过在动物饲料中加入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饲养一定时间后,它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处会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并出现高血脂症。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加入少量胆酸

3、盐,可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如再加入甲状腺抑制药--甲基硫氧嘧啶或丙基硫氧嘧啶可进一步加速病变的形成。(二)方法:1.小型猪:猪在许多生物学指标上与人类非常相似,被认为是研究人类疾病最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既经济实用,又克服了同种器官的短缺。如在比较医学中,科学家根据猪自身生理病理发生的过程研究人类衰老的机理,根据猪与人共同感染的疾病研究人的疾病在猪中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人类疾病的诊断、防治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小型猪建高血脂模型,一般选用选用Gottigen系小型猪较为理想,用1%~2%高脂食物饲喂6个月即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动脉粥

4、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分布都与人类近似。2.兔:选用2kg左右体重,每天胆固醇0.3g,4个月后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剂量增至0.5g,3个月出现斑块;增至1.0g,可缩为2个月。在饲料中加人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3周后,将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升高至2000mg。评价:兔是最早用于制造高脂血症模型的动物!具有成模速度快,重复性好,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兔是草食性动物!长期喂以动物脂肪!不但动物拒食!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而且食物成分难以控制!动物不能耐受!容易出现腹泻&皮肤病等不良反应!容易出

5、现兔死亡现象。兔虽然容易形成高血脂症和AS,但兔是食[5]草动物,对脂类比较敏感,其脂质代谢过程与人类有所区别,所以渐渐被淘汰。3.大鼠:造模常用高脂饲料的改进建立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采用的高脂饲料通常是在基础饲料基础上根据不同配方再掺入甲状腺抑制药物、胆固醇、猪油等物质。但这些高脂饲料脂肪含量高、不易储存、易氧化变质,且动物易出现“厌食”情况,故不易掌握每只大鼠每天高脂饲料的精确用量。有作者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给Wistar大鼠灌胃脂肪乳,配方为1%胆固醇、20%猪油、1%甲基硫氧嘧啶,10d可形成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其造模效果比较理想

6、。直接灌胃脂肪乳一定时期停止灌胃后,为了改善模型存在血清总胆固醇波动性下降等不稳定情况,有研究者采取延长建立模型周期、改变一味直接增加大鼠外源性血[6]脂负荷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缺点是,大鼠是啮齿类动物,其对胆固醇有先天耐受力,不易自发形成动脉粥样[7]硬化。评价:饲养方便、抵抗力强、食性与人相近。所形成的病理改变与人早期者相似,不易形成似人体的后期病变,较易形成血栓。总结:要建立合理且实用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在模型动物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造模动物脂质代谢、对膳食脂质调节、生理功能反应等应尽可能与人类相似,能较准确的反映人类高脂血

7、症的各种变化,从而为人类高脂血症的预防、治疗提供思路。其次动物应较容易饲养、取材方便、指标检测简便易行,此外[6]还应充分考虑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实验经费等客观条件。二、高血压动物模型(一)概述[9]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在成年人中高达20%。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因疾病。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二)1、神经源性高血压动物模型1973年Jannetta在手术观察基础上提出脑干左侧两个颅神经根入脑区(Rootentryzone,REZ)被血管压迫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即/神经源性高血压0假说.在此基础上,许

8、多学者从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了Jannetta的假说.最初采用脉动球囊法,即有大小两个橄榄球囊,中间细管相连,内充液体,大囊置于主动脉内,小[10]囊置于延髓左侧来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本动物模型为高血压的病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