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

ID:37530370

大小:198.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24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_第1页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_第2页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_第3页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_第4页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世界银行2004上海扶贫大会经验交流会制度转型、投资环境改善与减少贫困: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发展经验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苑鹏英国沃里克大学经济系孙伯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经系张敏1本文在写作中,世界银行专家张春霖博士、王燕博士、李胜女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姚洋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张陆彪教授、以及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张纪新、陈剑光同志等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在调查期间,得到了无锡市委政研室王安岭、无锡市农村工作办公室张寿正、苏州市政协徐伟荣、苏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顾杰、苏

2、州乡镇企业局徐卫康、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薛国清、以及温州市委政研室马津龙、刘爱芬、郑达炯、戴洁天、潘中强,人民日报驻温州记者站潘凡平、温州市委党校任晓、温州工商联合会赵文冕、温州市供销合作社林淑玲、王克瀛等同志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致谢!2003年12月31日1.目录1.目录12.摘要23.引言44.苏南、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74.1苏南模式74.2温州模式95.苏南、温州模式成功因素分析125.1初始动力125.2制度创新145.3学习与实践165.4外部刺激176.基本经验与主要挑战186.1基本经验186.2主要

3、挑战197.附件20附件1专栏21附件2表格228.主要参考文献272、摘要中国实现大规模减少贫困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制度创新。通过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在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减缓贫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出口创汇能力。依靠社区政府大力发展乡村集体企业的苏南模式和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的温州模式分别代表了中国农村地区通过实现工业化而摆脱贫困的两大基本类型。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富庶地区,是中国近代工业基地,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乡村政府在

4、解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激励下,凭借自身强大的行政动员和组织资源能力,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产业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中国农村率先大力发展集体工业,为比邻的上海等大城市工业生产配套加工产品,并获得了成功。在以后的30余年里,根据变化了的制度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苏南地区基层政府不断、适时地调整发展战略,通过开发海外市场、加大开放力度,对传统乡村集体企业全面实施民营化的产权改革,引入“亲商”理念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等一系列措施,保持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农民的脱贫致

5、富。目前,苏南地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投资新的聚集地,外地农民工就业新的集中地。苏南正全力建设全球性的制造业加工基地,并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下,全面启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制度安排的本原上消除贫困而努力。与苏南地区自然、经济条件截然不同,位于中国浙江南部沿海偏僻山区的温州,自然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前是中国出了名的穷地方。改革开放后,获得了经营自主权的温州人秉承祖先冒险进取的海商精神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历史传统,通过扑捉经商机遇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生产,逐步形成

6、专业化的各类小商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短短几年,温州地区就全面摆脱了贫困;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温州家庭企业经历了发展合伙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制度演进历程,围绕主导产业形成有效分工下的产业簇群,并通过发展同业协会推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初步形成鞋业、打火机、锁具、小电器、印刷等一批国家级轻工产品特色产业基地,一跃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进入21世纪,温州人开始了建造“国际轻工城”的征程。苏南、温州模式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新精神、新实践,并通过不断的企业制度创新、市

7、场中介组织创新、以及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制度创新等,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在较大程度上消除了因城乡割据体制、农民不能流动、没有从事非农产业的自主权等制度安排问题而导致的贫困。为实现中国GDP的持续增长、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解决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广大农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农业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南、温州的经验向世人表明,发扬敢为人先、自力更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抢抓机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创造一个尊重大众首

8、创精神、保护大众基本权利、鼓励大众创新的制度环境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基本保障;而建立起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良性循环机制、在社会中及时推广典型样板经验是实现脱贫致富的便捷途径。3、引言中国改革的一大奇迹是乡镇企业2的异军突起。勇敢智慧的中国农民3冲破传统体制的重重阻力与束缚,通过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将大批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实现非农就业,增加收入。中国农民不仅创出了一条实现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