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礼仪文化

中外礼仪文化

ID:37531933

大小:211.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24

中外礼仪文化_第1页
中外礼仪文化_第2页
中外礼仪文化_第3页
中外礼仪文化_第4页
中外礼仪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礼仪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礼仪文化》参考书:《中外礼仪文化》第一章礼仪文化概说中国古代五礼:1、吉礼,是指有关祭祀的典礼,主要是祭宗庙、祭社稷、祭天地等。2、凶礼,是指有关丧葬哀悼的典礼,带有生者对死者的顾恋悲哀之情。凶礼大致可分为复、殓、殡、葬、服丧五个阶段。3、军礼,指有关军事活动的典礼,包括校阅、用兵、田猎等活动时的礼仪。4、宾礼,是指诸侯朝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节,包括朝、聘、盟、会、遇、觐、问、视、誓、同、锡命等一系列的礼仪制度。5、嘉礼,是古代礼仪制度中,内容最为庞杂的一种礼仪,涉及到日常生活、王位承袭、宴请宾朋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最为重

2、要。¡°礼¡±和¡°仪¡±,通常被认为是礼节仪式,即在社会交往中,待人接物时,应以诚相见,以礼相待。¡°礼¡±是抽象的,是由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构成。¡°仪¡±是严格依据和遵循¡°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且完整的程序和形式。¡°礼¡±是¡°仪¡±的核心和标准,¡°仪¡±则将¡°礼¡±具体化、形象化。西方的礼仪:“etiquette”,(法庭上的通行证)2、“礼仪”的基本界说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方式。礼仪的核心是尊重。(“礼者敬人也,礼多人不怪.”)二、礼仪文化的基本特征1、普泛性和情境性2、认同性和规范性3、传承性与民俗性4、稳

3、定性和流变性5、民族性与国际性三、礼仪文化的基本功能1、功能2、基本功能(1)规范世道指的是其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成文和不成文程式化规范属性,对特定群体的行为和意识所具有的约束作用,通过对社会各种关系和行为及意识进行规范,以维护此群体内民众的利益。(2)和谐交际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的礼仪,它不仅可以折射出个人的涵养,还可以帮助达到交际目的。如信息传递和感情的交流。(3)塑造人生运用礼仪文化所具有的约束力,来对民众个体进行教育和规范,是一种人生道德与社会风气的塑造活动。(4)调节人心31礼仪文化中许多行为,维护的是价值的连续性,用多姿多彩的表征和思维的形式,激发和强化那些由于“积淀”已经

4、内化了的文化观念,因而使人产生文化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四、礼仪文化的基本分类1、按地域来分如,中西礼仪文化的一般差异:家族为本与个人为本注重人情与讲求务实;重视身份与追求平等谦恭含蓄与情感外露;崇尚礼仪与法律至上2、按行为时代划分(1)举例一:中国传统礼仪的历史性认知①萌生与孕育:祭祀:先王崇拜和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古代礼仪的重要内容,标志着古代礼仪的形成。《说文解字》:“礼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②周公制礼与春秋战国时期人文礼仪的形成。祭祀之外,人伦关系的调适和人际礼仪

5、的建设。礼仪的等级化:依照亲疏、长幼、尊卑、贵贱的标准区分。礼制和礼俗“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五礼”: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③先秦时期的儒家礼仪春秋末年,周礼日失其序,“天下无道”,孔子晚年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删修,包括《周礼》和《仪礼》。孔子的礼仪思想:“不学礼,无以立”,视礼为做人之根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为判断一切社会成员言行正确与否的道德标准;以及“礼之用,和为贵”等孟子的礼仪思想:“无恭敬之心,非人也”荀子的礼仪思想:“国无礼则不正。”“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

6、无礼则不宁。”④两汉时期“以孝治天下”,建立了“举孝廉”的制度。董仲舒:“三纲五常”班昭:“三从四德”⑤魏晋隋唐时期颜之推:《颜氏家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王通:《中说》李翱:《复性书》唐代的《女孝经》,《女四书》:《女论语》(宋若莘、宋若昭)、《女诫》、《内训》、《女范捷录》。⑥宋元明清时期:朱熹:“三纲五常”的强化李觏:《礼论》31张载:《西铭》明清的礼仪教育读本:《幼学琼林》、《女儿经》、《传家宝》,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等⑦辛亥革命时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废除贱民身份,许其享有公民权利

7、晓示人民一律剪辫等(2)举例二:西方礼仪文化的流变西方礼仪,是指以西欧为中心而形成的所谓的欧洲礼仪,后来由于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开拓而在美洲和大洋洲也建立起类似的欧洲礼仪模式。①古希腊语境中的“礼仪”奥林帕斯山上的诸神,《荷马史诗》:向往与歌颂和平,希腊人文精神和礼仪风范。伟大的思想家:伯利克里、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苏、柏二有关“古希腊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的阐释。②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的礼仪文化希腊民族爱美,罗马民族尚武;希腊宗教促进人们的精神自由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