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墨迹跋价值

王世贞墨迹跋价值

ID:37567487

大小:823.4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25

王世贞墨迹跋价值_第1页
王世贞墨迹跋价值_第2页
王世贞墨迹跋价值_第3页
王世贞墨迹跋价值_第4页
王世贞墨迹跋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世贞墨迹跋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王世貞<墨蹟跋>研究88第五章王世貞<墨蹟跋>的價值王世貞在<墨蹟跋>對書家風格的評論,書家小傳的史料整理詳贍,經常被引用,所展現書法方面的賞鑒能力,明郭宗昌在《金石史》說:「王元美賞鑒前無314古人」以下從書家史料的整理和保存、精闢的賞鑒能力、文人圈的流動和互動等三方面,說明王世貞<墨蹟跋>的價值。第一節書家史料的整理和保存<墨蹟跋>有三百跋左右,約二百八十多位書家,有書家的小傳、里籍、年月、職官等詳細的個人文獻資料。《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歷代書家傳大量的蒐集史料並註明出處,明代書家傳有五卷,其中引用自王世貞則註明

2、《弇州山人稿》《弇州續稿》,而從<墨蹟跋>中引用的有國朝名賢遺墨、三吳楷法、三吳墨妙、宋名公二十帖、元名人墨蹟等,其餘還有引用自藝苑巵言、吳中往哲畫像賛等書家史料,可知王世貞辛苦的收集深得編纂者青睞。以<墨蹟跋‧三吳墨妙>在二部稿集皆有,三吳的範圍自建康至雲間以南,收集有二十三位書家。到《弇州山人續315稿》分成<三吳墨妙上下>二跋增加共三十三位。<三吳墨妙>的題跋:國朝書法盡三吳,而三吳鏦錚稱名家者則又盡數君子,其長篇短言出於有意無意,或合與不合,故不可以是而概其生平,然亦管中之一斑316也。留山房中異日便堪作吾

3、鄉掌故。王世貞秉著斯土斯民的精神,認為明朝書法的書家全部是三吳人,流露出自信和得意,而三吳名賢耆宿的掌故盡在<三吳墨妙>,所以三吳的墨蹟跋具有濃317厚地方特色的家乘。連橫在《台灣通史》序:台灣無史國之恥,身為台灣人所314郭宗昌《金石史》卷一《文淵閣四庫全書》683冊540頁。315《弇州續稿》卷一百六十三<三吳墨妙卷上><三吳墨妙卷下>《文淵閣四庫全書》1284冊361-363頁。圖版見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6月初版,第二十冊,京1-355),232頁。316《

4、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一<三吳墨妙>《文淵閣四庫全書》1281冊190頁。按:三吳墨妙二十三位:徐有貞、金琮、沈度、沈粲、錢溥、張弼、桑悅、蔡羽、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王寵、陸深、顧璘、顧瑮、李應禎、吳寬、王鏊、徐獻忠、王逢元、王同祖、王韋、豐坊。去豐坊後增加十一位,有倪謙、陳鑑、沈周、周倫、徐霖、陳沂、陳淳、袁袠、王榖祥、朱曰藩、陳鎏。317按:王世貞認為天地間各種形式,各種體裁的文字雖然各有不同,無非都是史文,或者說都是史料,這些史料可以分作三類:國史、野史、家乘。雖然王世貞沒有給一個明確的界說,但從《史乘考誤

5、》綜合可得到輪廓,官方所定或奉敕修纂史籍稱國史,如實錄、會典;私人所撰聞見雜記,或是對先朝的事跡、人物、地理等都算野史;替過世的親朋、故舊、師長所作碑傳、墓銘、行狀、哀辭等紀念性的傳記文字,則是所謂家乘。摘錄自姜公韜《王弇州的生平與著述》,(台北:台灣王世貞<墨蹟跋>研究89以寫台灣史。王世貞雖然沒有說:三吳無史三吳人之恥,盡一己之力為三吳保留名賢耆老的史料。以<吳江吳氏家乘序>:諸序族譜者,譜者史也,余則曰:史者譜也。史之興莫備於司馬遷。遷之紀皇帝三代,以至春秋列國,西京世家靡不具其所由來,而自敘318則益詳矣。

6、…余故曰:史即譜也。吳氏的家譜可以當成史料,吳江的地方志也看成史料。墨蹟跋詳細的說明墨蹟的由來與典藏的經過,以及後來流通的情形,當時書家創作的過程,後世欲為跋者必取資於此,如同司馬遷寫自序的用意,也是王世貞題跋的目的,因此墨蹟跋是書蹟流傳有序的史譜。再以國朝名賢第四卷朱希周的(1473-1556)遺墨,王世貞跋:公生平不作一行草書,此書極謹細而無取精微,其辭足先輩風。《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全部引用,朱希周的生平小傳則引用吳中往哲畫像賛,319如果沒有王世貞在<墨蹟跋>提供的書家小傳資料,朱希周可能不會列入書家傳,更無

7、法知道任何背景。孫岳頒等奉敕撰《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序言:凡書畫之源流,古今工於此者之姓氏,以至聞人之題跋,歷代之鑒藏悉備考而慎其擇,320亦可謂詳且盡矣。聞人的題跋與鑒藏,對書家個人的史料有價值,才能被採用深得青睞。王世貞的<墨蹟跋>被多次引用,必然是「聞人之題跋」,慎選後詳且盡,值得探究墨蹟跋的價值。百卷《佩文齋書畫譜》完成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王世貞已百年後,難怪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提到「自古文集之富未有過於世貞。……艾南英天傭321子集有曰:後生小子不必讀書,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後四部稿,每遇應酬頃

8、大學文學院,1974年12月初版),頁93-94。亦參見孫衛國<試論王世貞的史學思想>,(大陸雜誌,第101卷,第六期),頁283。318《弇州續稿》卷五十四<吳江吳氏家乘序>《文淵閣四庫全書》1282冊708頁。319《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四十三《文淵閣四庫全書》820冊689頁。按:朱希周字懋忠,其先崑山人,徙居吳。公初釋褐為翰林修撰,累遷南京吏部尚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