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涛毕业论文

杨林涛毕业论文

ID:37659721

大小:44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28

杨林涛毕业论文_第1页
杨林涛毕业论文_第2页
杨林涛毕业论文_第3页
杨林涛毕业论文_第4页
杨林涛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林涛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题目:马蹄内翻足的康复治疗姓     名: 杨林涛          学     号:  2010040051            专业:假肢与矫形器设计与制造入 学 时 间:  2010年秋             指导教师及职称:  方新             所 在 学系:  假肢矫形康复系             2012年6月3日目录一、马蹄内翻足简介……………………………………………………4二、马蹄内翻足非手术治疗……………………………………………6(一)手法治疗…………………………………………………………6(二)

2、矫形器治疗………………………………………………………7(三)矫形器的穿戴……………………………………………………10(四)矫正中的问题与矫正的标准…………………………………10三、马蹄内翻足手术治疗………………………………………………12四、马蹄内翻足临床治愈的标准要求…………………………………13五、结束语………………………………………………………………14参考文献…………………………………………………………………15马蹄内翻足康复治疗【内容提要】小儿马蹄内翻足是临床最常见的小儿足部畸形,其特点是足的前半部内收、内翻,跟骨内翻、跖屈、跟

3、腱挛缩呈马蹄畸形等。新生儿发病率为1‰~4.5‰,男女之比为2:1,单侧多于双侧。该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出生后即可发现畸形,因此诊断不困难;后天性马蹄内翻足一般可由脑瘫、脊柱裂、外伤等疾病引起。而预防马蹄内翻足的形成,可以通过一些保守治疗,比如早期的手法治疗,矫形器的固定等。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者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我们才会选择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的风险大,程序复杂。因此现在对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手术。在前期的保守治疗,特别是矫形器的治疗变得越来越重要。【关键词】马蹄内翻足,康复治疗,足部畸形,先

4、天性,后天性,矫形器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talipesequinovarus)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出生后即有畸形。本病有遗传因素,马蹄内翻足的形成主要由于足部肌力不平衡所致,即内翻肌(胫前肌及胫后肌)强而短缩,外翻肌(腓骨肌)弱而伸长,跖屈肌(小腿三头肌)强于足背屈肌(胫前肌)。肌肉的不平衡久之形成骨关节畸形,在畸形的基础上负重造成畸形更加严重。通过踝足矫形器的矫正,马蹄内翻足能得到很好的治疗。矫正前,患者马蹄内翻严重,受力点在前脚掌,后跟不能着地,行走时,体重完全依靠脚掌支撑,疼痛难忍。矫正后,鞋与矫形器结合,将受力点分

5、布在矫形器、足跟、脚掌等部位,大大减轻了脚掌单独承受压力的情况,改善步态,减轻疼痛。一、马蹄内翻足概要(一)定义由足下垂、内翻、内收三个主要畸形综合而成。图①所示以后足马蹄、内翻、内旋,前足内收、内翻、高弓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图①(二)病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常见的说法有:1、遗传因素:本病常有家族史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Wynne-Pavis等报道:患者中有家族史者的比例2.9%;另外单卵孪生的发病率双卵孪生为高比例为33∶3虽然遗传是一种重要因素但尚不能确定显性隐性或伴性基因遗传的规律2、胚胎因素:Bohm认为胚胎3个

6、月之内足处于马蹄内翻的三个原始畸形状态即下垂内收和旋后(内翻)自第4个月开始足处于中和旋转位跖骨轻度内收足也开始沿长轴旋前接近正常人足的位置任何发育障碍都将使足保持于胚胎早期的畸形位3宫内因素:胎儿在宫内体位不佳足部受压长时间处于足内收后跟内翻踝部下垂位相应地小腿后侧和内侧的肌肉缩短内侧关节囊增厚使足进一步处于畸形位4环境因素: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本病与环境因素有关如Duraswami注射胰岛素至发育中的鸡胚内造成马蹄内翻足畸形有人证明在肢体发育的关键时刻缺氧可能导致马蹄内翻足Stewart发现在许多来自日本的患者中由于有蹬坐于内翻足上的习惯

7、发病率特别高(三)症状体征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出生后一侧或双侧足显示程度不等内翻下垂畸形。轻者足前部内收、下垂、足跖面出现皱褶,背伸外展有弹性阻力,至小儿学走路后,畸形逐渐加重,足部及小腿肌力平衡失调,健康肌挛缩,加之体重影响,足内分下垂加重,步态不稳,跛行,用足背外缘着地,延误治疗畸形愈加严重,足前部向后内翻,足背负重部位产生胼胝及滑囊,胫骨内旋加重。(四)临床表现1、表现:下垂,后跟向上,足外侧缘着地及足底向后,形似高尔夫球棒,故本病又称球棒足。由于上述现象而呈足跟内翻、足前部内收,距骨头在背侧及外侧隆起。  2、类型:分为两种类型:①瘦

8、长型(松弛型)足外形瘦小,畸形较轻,易于用手法将足置于中立位,小腿周径与健侧相似。非手术治疗效果佳。②短肥型(僵硬型)足肥而短,足跟小,畸形严重,小腿周径较健侧为细,畸形不易用手法扳正,常需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