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科举制度有多少误解

人们对科举制度有多少误解

ID:37726972

大小:4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9

人们对科举制度有多少误解_第1页
人们对科举制度有多少误解_第2页
人们对科举制度有多少误解_第3页
人们对科举制度有多少误解_第4页
人们对科举制度有多少误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们对科举制度有多少误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陈文新:人们对科举制度有多少误解作者:陈文新2012-12-3016:57:10来源:infzm.com标签科举制度误解国学历史说到科举制度,有两个简单的问题:第一、科举制度究竟是一种选拔什么人才的制度?第二、科举制度是否只选拔人才?这两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也正是在简单的问题上,我们对科举制度有较深的误解,并给它贴上了许多负面标签。先讲第一个问题,科举制度究竟是选拔什么人才的制度?简单来说,它是选拔国家管理人员而非专业人才的制度。正因为培养的不是专业人才,所以在选拔数量、人才选拔方式和人才去向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和

2、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很大不同。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第一、科举制度下每年所选拔的人才数量。说到科举制度每年选拔的人才数量,我们很容易想到,每年高考刚结束不久,报纸上就会连篇累牍地报道,某省和某市文科和理科状元是谁,北京大学录取了多少状元,清华大学录取了多少状元等等。虽则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不必去较真。但正是在这一点上,其实是把中国古代的“状元”贬到了一个很不像样的程度。因为中国古代的状元,每届全国只有一个,也就是三年只有一个。但我们现在每年有多少状元呢?由此我们可以提到另外一个数字: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明朝,录取的进士是多少?我曾经

3、粗略统计过,按照明朝基本数据,每三年约300个进士,即平均每年大约是100个。为什么只录100个?因为只有100个职位。既然给了他进士的头衔,就必须给他一个相应的位置。这是第一个问题,即进士录取的数量。看到这个数量后,就可以对比我们每年博士和硕士的录取数量。我们经常讨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博士找不到满意的科研单位或高校,究竟是高校本身的问题,还是社会没有如此多的需求量?答案是很清楚的,就是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才。所以某些人才的培养,不是有多少人才就应该录取多少,而是社会需要多少,才能够录取多少。第二个问题与录取国家管理人员相关,涉及到

4、录取的方针政策等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必须照顾到各个不同的地域。在进士的录取中,不完全根据成绩来录取。如果仅仅根据成绩,会造成这样一个问题:像在明代,中央和省级领导可能由江苏和浙江这两个省占据了80%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可能垄断了整个国家的权利。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非长江流域的人会以为这个权利代表的不是国家,而只是这个小地方。我们现在经常看到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或是全国政协的副主席里,一定有好几个少数民族。这是一定要照顾到的,否则就表明这个国家的权利没有代表性。没有代表性造成的后果是不利于国家稳定。除这点外,科举考试所选拔的人员都是做

5、官的。国家对做官的去向也有明确规定:所有做官的人都不能在自己的原籍做官。这一点和专业人员的任职是不一样的,专业人员并不在乎你是不是在原籍。在明朝和清朝,这个规定是严格加以执行的。比方说,你是湖北人,做官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离湖北远一些,目的就是不让国家资源成为被你个人利用的资源,以便让权利可以稍稍公正一些。另外,对那些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他们的后代能不能享受特殊优待?优待到什么程度?这一点过去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封妻荫子”。因为你对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国家要给你回报。这个方式一是提拔你本人,另外是让你的后代获得更多的机会。当一个

6、人的地位到了很高的时候,他其实更希望这个好处落到后代身上。这些好处能够给到什么程度呢?在明朝,一般的惯例是:如果你的级别很高,可以有一个儿子或孙子,直接做某一级别的官员;若这个孩子还没有到做官的年龄,他可以不经过考试到国子监去读书,等到了一定年龄,直接做某一级别的官员。但在这里,明朝做了一个严格限定:“封妻荫子”的数量和级别都是加以限制的。这是为了防止权利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上。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确实对国家作出了贡献,国家给他回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回报不能超额,否则会危及到这个权利的信誉。第二个问题:科举制度是否只选拔人

7、才?科举制度的功能,一方面是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同等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要淘汰人才。为什么要淘汰人才?因为社会实际上不需要这么多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有另外一部分是人才的人找不到用武之地。用什么样的方式淘汰他才是合理的方式?这是摆在很多制度和权利机构之间的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文人也经常感叹这个问题。韩愈的《马说》感慨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实际上暗含了一个命题:千里马数量很多,但被发现出来的、真正有机会发挥才能的,其实很少。欧阳修写过一篇文章,叫《释秘演诗集序》,说到,天下安定,这意味着国家需要的人

8、才类型是一种特定的人才类型。我们都能理解,在乱世,需要的是那些能够打仗的人,没有文化不要紧,只要能够打仗就行。“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项羽不读书,而天下臣民需要的是读书的人,所以在天下成平的年代,读书人可以找到用武之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