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_邓晋福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_邓晋福

ID:37806380

大小:431.7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31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_邓晋福_第1页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_邓晋福_第2页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_邓晋福_第3页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_邓晋福_第4页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_邓晋福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_邓晋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0卷第3期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Vol.10No.32003年9月EarthScienceFrontier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Sept.2003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11112邓晋福,苏尚国,赵海玲,莫宣学,肖庆辉,111周肃,刘翠,赵国春(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摘要:大陆动力学领域今后10~15a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建立东亚大陆中新生代演化的动力学

2、模型,为资源勘查、灾害减轻和环境保护提供新的预测与评价理论。未来10~20a会诞生地幔分异作用与岩石圈成因的综合性理论,为建立这个理论,采用地质学、岩石学探针、地球化学、数字模拟等学科交叉,以岩浆构造事件序列和火成岩构造组合为主线,探索华北燕山期岩石圈巨量减薄的机制与过程,对流地幔物质和热注入陆壳诱发壳幔相互作用、大规模岩浆活动和岩浆热构造变形之间的反馈关系。以岩石圈巨量减薄的深部过程这个视角,为华北地区大地构造性质的巨大转换,即从稳定的克拉通突发地转变为造山带的“燕山运动”或“大陆活化”提供深部动力

3、学的科学依据。关键词:华北地区;燕山期;岩石圈减薄;深部过程中图分类号:P5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321(2003)03004110[3]②的地区。前一届IUGG主席P.J.Wyllie指出:1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主要科学问题(1)20世纪9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前进了,从强调岩石圈板块运移和地质结果到全球的过程,更多地1.1研究现状注意地幔对流的力和包含流体圈在内的固体地球的[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申请指南明确指出,大过程,强调整个地球系统及其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陆动力学领域今后10~

4、15a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建(2)火山是内部不可见过程的外部可见标记,我告诉立东亚大陆中新生代演化的动力学模型,为资源勘我的学生们“所有的好东西来自地幔,它通过火山到查、灾害减轻和环境保护提供新的预测与评价理论。达我们”;(3)今天的岩石学是地球物质科学的重要①分支,是研究地球过程的核心对象,当岩石学变成地大陆动力学被掩盖的真情蕴藏在地幔中。地球动[2]球物质科学,并与地球物理学结合的时候,岩石成因力学研究地球内部的力和过程,未来10~20a将会诞生地幔分异作用与岩石圈成因的综合性理论,学成熟了,我坚信

5、,包含不同构造环境中的矿物学与为建立这个理论,我们将集中研究岩石圈的上、下边地球化学,和完全扎根于地球物理学的岩石学,在帮界,即与下面对流地幔和上面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助揭示地球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和有丰富产出的前景。IGCP2430(地幔动力学与特提斯自然灾害减[4]轻)首席科学家M.F.J.Flower指出,地球物理收稿日期:20030420;修订日期:200307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4048);国家地质调成像技术和岩石学探针正在产生关于地幔结构(热查局资助项目(2001

6、13900018,K1.42122);国土资源部岩石圈项结构和组成结构)和地幔对板块运动学的动力学影目(20001010202);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项目(2001cb711002);教响的惊人的新证据;东亚地区是研究板块碰撞、地幔育部211工程项目;IGCP2430项目作者简介:邓晋福(193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岩石学专对流和板内岩浆作用,以及与板内熔融作用伴生的业。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最好的天然实验室。由此我们可①李晓波,肖庆辉,白星碧,等译.美国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国家以看出,深部过程是大陆动力

7、学的核心之一,扎根于计划.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1993.②WYLLIEPJ.Petrology:MaterialsScienceoftheUniverse.多学科结合的岩石学探针是研究深部过程的关键手NationalsymposiumbyG.S.IndiaNov.200014216.Souv.Dept.段之一,中国大陆是一个最好的天然实验室。Geol.B.H.Uni.Varanasi2221005,2000,10213.近10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使人们认识到喜山42邓晋福,苏尚国,赵海玲,等/地学

8、前缘(EarthScienceFrontiers)2003,10(3)期和燕山期,华北地区和中国东部岩石圈发生了巨学条件才能满足产生构造变形。由于燕山期之前,[5~25][26]量减薄作用。正如姚玉鹏等总结指出的,华北克拉通是冷的,陆壳的刚性不足以提供发生构东部大陆岩石圈在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巨量的减薄,造变形应有的流变学条件,必须加热使陆壳弱化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构造域的时空转换及大规模的岩才行。岩浆热构造变形之间的反馈关系的研究是浆事件,这与西部陆壳的抬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