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瑜伽师地论 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18瑜伽师地论 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ID:37821814

大小:4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31

18瑜伽师地论 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_第1页
18瑜伽师地论 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_第2页
18瑜伽师地论 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_第3页
18瑜伽师地论 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_第4页
18瑜伽师地论 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_第5页
资源描述:

《18瑜伽师地论 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瑜伽师地论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瑜伽师地论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瑜伽师地论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瑜伽师地论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瑜伽师地论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译文什么是真实义?概略说有二种:第一、依理体真实所存在的本质性,一切事物现象的真实本质性;第二、依一切事物现象所存在的现象性,一切事物现象各自的品类范畴性。这一切事物现象的真实本质性、各自的品类范

2、畴性,应当知晓总称为真实的理义。这真实理义的品类差别又有四种:第一、世间事物现象的习俗概念真实,第二、有智慧的人通过观察认知事物现象最终的真实,第三、除尽烦恼障的智慧把握对象境界的真实,第四、除尽所知障的智慧把握对象境界的真实。什么是世间事物现象的概念真实?指对一切世间种种事物现象随顺自己的意想,假借言词立起事物现象名称,这是世俗人通过言语反复交流所形成的,是不经思昵或下意识悟出的名义,世间有情众生见识事物现象具有共同性。说到地,只是意指地,不是意指火等。像说地一样,这水、火、风,色、声、香、味、触,饮、食、衣

3、、车种种美饰器具、资助养生的物资,涂香、花鬉、歌舞、伎乐、种种光明、男女之间情欲,田园、旅店、居房等事,应当知晓也是这样。苦就是苦,不是乐等:乐只是乐,不是苦等。概要地说,「是如此并非下是如此,是如是并非不如是」这正确解悟所把握的对象境事,是一切世间从无始以来辗转流传下来的,由自己意想加以分别,世人不约而同认许,不通由事思惟、思量推度、研想认知然後才得出结果的,这就称为世间社会公认的事物现象的习俗概念真实。什么是智慧人通过观察认知事物最终的真实?指众有智慧的人能用所建立的道理符合真实理义,众聪颖通达的人、众机灵

4、聪慧的人、能粗思寻求、能精思察纠、寻思察纠诉诸语言的人、用语言为自己理论雄辩、处在凡夫位有所依托立论的人、对所奉行的佛法理义能随加观察,依托现前境思惟、比较推想未知、圣贤言敦理法,以极其完善的思惟抉择下疑的智慧,且认知把握的对象事理,由证验符合真实理义所成立的、表述为言语形式的理义,这就称作智慧人通过观察认知事物现象最终的真实。什么是除尽烦恼障的智慧所把握的对象境界真实?指一切声闻、独觉,用脱离生死的无漏智慧、能导引无漏的智慧、在脱离生死的无漏智慧之後所得的智慧把握的境界,这就称作除尽烦恼障智慧所把握的对象境界

5、真实。由於以此作为对象境界,从除尽烦恼障的智慧获得清净,在未来世居无障碍清净圣道的境界,所以称名为除尽烦恼障的智慧所把握的对象境界真实。此境界是什么?指四圣谛:第一、苦圣谛,第二、集圣谛,第三、灭圣谛,第四、道圣谛。即对此四圣谛的所有内容和本质全面彻底地思惟抉择,达到的智慧能现前观察契合四圣谛无差。当智慧能现前观察契合四圣谛无差後,能如实把握真理的种种智慧就产生。对此四圣谛进行现前观察的声闻、独觉,能现前观察世间唯五蕴可得,除五蕴外实无真实存在的我可得。由於反复修习因缘和合的事物现象生灭是无常的智慧,由於反复修

6、习关於五蕴和合本无永恒真实主宰性的我这一见解,才生出契合四圣谛无差的观察。什么是除尽所知障的智慧所把握的对象境界真实?指对所认知的对象认知有障碍,称为所知障;从所知障中获得解脱的智慧对象,就称作除尽所知障的智慧所认知的对象境界真实。此境界还有什么说法?说诸菩萨、诸佛世尊进入证获诸法无我谛义过程、达到已经永离粗重清净自在的无上境界,对离绝言说的诸法实性、假借言说表述的诸法本性都远离,体会平等无差别理性境界的智慧——把握真如理体的不再有差别相的智慧——所把握的对象境界。如此境界是最第一的、真理至高无上的、所知法中最

7、至极无过的,与此境界相比的正法思惟抉择,都不可能超越此境界。又以言说确立这真实理义的相状,应当知晓是由二种无的否定式表述法来显明。所说的二种否定式表述法,指有、非有。其中有,指确立假借言说表述的诸法本性,就是从无始以来凡夫将它们执迷为实有的,也是世间用言语表述事理分别的根本,或说是色、受、想、行、识,或说眼、耳、鼻、舌、身、意,或又说是地、水、火、风,或说是色、声、香、味、触、法,或说是善、不善、无记,或说成生、灭,或说成缘生,或说过去、未来、现在,或说有为,或说无为,或说此世,或说他世,或说日、月,或又说所见

8、、所闻、所觉、所知、所求、所得,这一切假借言说表述的诸法本性分别都是依托寻思究察起意确立的,最後直到涅槃的也是如此,如此等类,就是诸世间有情众生共同了知假借言说表述的诸法本性,这就称为有。说非有,意指由假借言说表述众物质的本性以至涅槃的本性,并没有实事和相状,作为假借言说的依托,原本一切都是无;依赖那本无实事和相状所谓本性相应立起的言说,也都无所有,这称名为非有。先说有,现义说非有,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