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义和团运动》(北京)

【教学设计】《义和团运动》(北京)

ID:37893839

大小:239.7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2

【教学设计】《义和团运动》(北京)_第1页
【教学设计】《义和团运动》(北京)_第2页
【教学设计】《义和团运动》(北京)_第3页
【教学设计】《义和团运动》(北京)_第4页
【教学设计】《义和团运动》(北京)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义和团运动》(北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义和团运动》◆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清王朝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反抗和救亡运动,但是中国的民族危机仍然全面加深。《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

2、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课前准备◆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幅图是中国的“神州七号”发射成功,举国欢庆的场景。中国强大了,我们为此骄傲自豪。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清朝都城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这是让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民族创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进入新课(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义

4、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材料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材料2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2、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于是,义和团纷纷拥进天津、北京。到1900年夏,他们已控制了京津地区。3、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进步性:“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局限性: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

5、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二)抗击八国联军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时间:1900年6月。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率领人:西摩尔(英国人)。1、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

6、、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廊坊一带狙击敌人。2、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对教堂和使馆区侵略者的义愤,鼓励他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对使馆区的围攻,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3、天津和北京的失陷(1)在廊坊阻击战的同时,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国舰队夺取了大沽炮台,天津门户洞开,八国联军源源登陆。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失陷。(2)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沿运河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了。4、影响:义和团运动虽然失

7、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