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腰鼓教案表格式

3安塞腰鼓教案表格式

ID:37966650

大小:7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4

3安塞腰鼓教案表格式_第1页
3安塞腰鼓教案表格式_第2页
3安塞腰鼓教案表格式_第3页
3安塞腰鼓教案表格式_第4页
资源描述:

《3安塞腰鼓教案表格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安塞腰鼓课时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策略与方法1、诵读        2、想象        3、研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X

2、k

3、B

4、1.c

5、O

6、m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

7、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下面让我们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作者简介)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听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

8、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好一个  () 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说说文章从哪四个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魅力的?A从“但是”到第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的舞姿。B.从“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到第二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的响声。C.从“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到“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产生的土壤。D.从“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到“成了茫茫一片……”。——安塞腰鼓的内涵。三、朗读•赏析•探究  学生经过第一步的阅读,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

9、但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须进行第二步:理解性阅读。1赏美图,配佳句——新课标第一网 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2.替换式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析义: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加工,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① 让学生齐诵第6段。②教师示范。 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幻灯出示所改之诗)教师范读。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10、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学生反复朗读。 ③教师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分小组交流。 学生代表可试加朗读,学生可予以评价。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面环节作铺垫。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学习小组代表进行展学,其它成员或者小组补充或者评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分小组交流。 探究:   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A语言美。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形

11、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wWw.xKb1.coMB思想美。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亦可结合江南音乐《茉莉花》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

12、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歌颂生命力量    歌颂黄土高原    歌颂民族精神    歌颂民族艺术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