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教案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教案

ID:38001789

大小:7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教案_第1页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教案_第2页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教案_第3页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教案_第4页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进诗人的心灵            ——把握古诗词的情感一、教学目标:1.熟悉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命题特点。2.掌握探究中考古诗词情感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情感。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四、教学过程(一)表格激趣,引入课题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老师发现诗的内容包罗万象,请的境界幽远高深,诗的情感博大精深。但是在解决诗歌阅读的问题时,同学们却不像吟诵时那样轻松。就昨天我们的调查情况,老师做了一个统计(出示表格),发现大家对诗歌的情感的把握问题最为严重。而研究近三年的中考题型,

2、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共性(出示表格),从11年到13年连续三年都考查了诗歌情类的题目。因此掌握判断诗人情感主旨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今天呢老师就想跟同学们一起去走进诗人的心灵,聆听诗人的心声,探究准确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二)想一想,探寻技巧技巧一-不忽略标题师: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呢?生:略。同学们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各自的角度不同,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从一首《别董大》开始,一起来探寻准确把握诗歌情感的技巧。齐读 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后

3、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答: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是表达的送别时对友人这种情感的呢?生:“从诗歌的标题《别董大》中的‘别’字就能看出。”教师概括:“是的,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从诗的标题我们可以读出诗歌的情感,”标题有时是诗歌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作品的重要内容,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标题揭示作品听线索,如《钱塘湖春行》中的“行”就是全诗的线索;有的暗示作者的情感,如《春夜喜雨》中的“喜”字。因此我们不能忽略诗歌的标题,有时

4、候从诗歌的标题中我们就能发现诗人的情感。除了我们刚刚学的这首《别董大》外,想想我们还能从学过的诗歌的标题中读到哪些情感。学生答:略5别时的不舍与伤感别时对友人的劝勉与安慰别时表明志向与节操别后的孤寂与思念赞美友谊教师总结:出示表格,就主要的诗歌类别所包含的情感进行呈现。“塞”“军”“征”“凉州词”“从军行”“咏”“题”“送”“别”“赠”送别诗边塞诗咏物/史诗赞边塞风光或恨边塞苦寒写将士建功立业的梦想抒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言再次得到重用的渴望叙孤寂和思乡、思亲、思友的忧伤表现诗人的人格、品性、节操、追求怀

5、人伤已(由人的境遇写自己的意愿)怀古伤今(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理性反思(借古讽今)技巧一不忽略标题技巧二-不错过注释、小序(背景)过渡:但有的诗歌,我们从题目中看不出作者的情感,比如李商隐的《无题》,特别是有些词,只有词牌,没有题目,如李煜的《相见欢》、苏轼的《水调歌头》范仲淹的《渔家傲》。对这类诗词我们从哪里去寻找他的情感呢?出示一段文字安史之乱,杜甫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创作了这首不朽名篇。           

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师:我们知道这是书下面的……生:“注释。”对了从注释中的“安史之乱,杜甫流离成都”不难看出诗人会产生忧国忧民的思想,从经亲友帮助建屋,不难想到诗人会推己及人,进而能有舍己为人的情感。因此,我们学习的诗词时不放过书下注释,这些注释,往往都是用来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人生经历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除了注释这一不起眼的内容我们可以探究到作者的情感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中哪些不起眼的地方去把握作者的情感?出示一

7、段文字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浣溪沙》师:这是诗歌的什么?生:这是诗歌的小序,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词人由溪水西流而产生的人生可以再年少的豁达情怀。再看这首诗:2011年泰州市中考题,看看从注释中我们可以读到作者的哪些情感?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5【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

8、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回答从注释可以看出诗人的什么感情?示例:①对好友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③抒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