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教案1

石钟山记教案1

ID:38064513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石钟山记教案1_第1页
石钟山记教案1_第2页
石钟山记教案1_第3页
石钟山记教案1_第4页
石钟山记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钟山记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钟山记》教案苏轼一、教学目标:1.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实测的借观点,学习借游记说理的方法。2.掌握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初步理解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4.学习和借鉴作者不轻易相信别人,有疑问就要去查寻,强调实践。二、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为探寻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的精神。2.掌握文中的写作方法。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三、教学难点:这是一篇带有考辨性质的游记,从中体会其驳论文的特点。四、教学说明:1.“启发引导式”2

2、.“诵读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写作法,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二、教学过程:1.导入:“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同学们这首诗里的三父子指的是哪三个人?(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苏轼写的,被誉为“坡公第一首记文”的《石钟山记》,看他是如何从游记中说出人生之理的。2.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

3、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

4、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顿。蠡(lǐ)枹(fú)铿(kēng)磔磔(zhézhé)噌吰(chēnghóng)罅(xià)窾坎(kuǎnkǎn)莫(mù)镗鞳(tāngtà)识(zhì)无射(wúyì)指出哪些通假读的字(莫、识),哪个字是古音异读(射)。正音后学生齐读全文。2.请同学们看第一段,老师解析字词意思和虚词的作用,微风鼓浪(鼓:名词作动词,鼓励、激起)请一位同学翻译第一段。译文:《水经》上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注解认为,“这里下临深潭,微风鼓动着波浪,

5、湖水与山石相击,而发出洪钟般的声响。”这种解说,人们常有怀疑。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朝的李渤,才开始查访这石山的旧迹,寻得两块石头在水潭边,他敲敲石头,听听声音,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模糊厚重,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悠远,停止敲击声音仍在散播,余音袅袅,久久才慢慢消失”,他自以为探得原由了。但是这种解说,我更加怀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有,而单单这里的石头用“钟”来命名,这是什么原因呢?翻译后请同学们回答下面问题:(1)对于石钟山的由来古代的学者们

6、有什么说法?(郦元说:下临深潭,徽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宏钟--水石相搏发声说;李勃说:扣而聆之,面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石头发音说.)(2)总结第一段:本段主要写作者对石钟山由来的怀疑。3.同学们我们继续看第二段,哪位同学自愿起来读,好,请这位同学来一下,其他的同学看他有没有读不准的字,把它画出来。(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请坐下吧)老师解析第二段字词。于自齐安舟造临汝(舟:名词作状语,乘船)(课件)(1)译文: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郡乘船到临汝去,我的长子苏迈将到饶

7、州德兴去做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有机会看到李渤所说的“石钟”。寺庙里的和尚派一个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挑一两块去敲敲,石头硿硿作响,我当然讥笑而不信这种解释的。待到晚上月明的时候,我只与苏迈坐了小船,来到峭壁下面。看到有块千尺之高的大石立在身旁,象猛兽奇鬼一般,阴森森地象要扑打人;而山上栖息着的隼鹰,听见人声也惊然而起,在云中磔磔地叫着;又有象老人在山谷中边咳嗽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啊!”我心里惊惧正想回去,但从水面上突然响起了巨声,轰隆轰隆地象敲钟擂鼓之声而不停止,船夫大为恐慌,我慢慢

8、地去察看,发现山下都是石洞石缝,不知有多深,微波涌进了洞、缝,流转激荡,因而产生这样的声响。船转回到两山之间,刚准备进港,发现水流中间有块巨石拦住,上面可坐百人,里面空着又有很多洞穴,与风、水互相吞吐,发出物体相撞声和钟鼓齐鸣声,与先前轰隆的声音相呼应,如同奏乐一般。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轰隆的声音,象周景王的无射钟所发出的,撞击声和钟鼓声,又象是魏庄子的歌钟所发出的。古人不骗我们呀!”(2)总结:第二段写实地考察石钟山,探明得名由来的经过。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