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最新)论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ID:38115076

大小:263.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最新)论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_第1页
《(最新)论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_第2页
《(最新)论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最新)论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5月号下旬刊夫教货论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王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l0665)摘要:本文借助风格翻译理论,对《傲慢与偏见》者必须首先充分理解原作的风格。然而.风格不同于概念的两个译本进行文本分析和比较,从叙述翻译、对话翻译或者情节,风格通常隐藏于字里行间,无法直接感知。所和翻译体三方面,分析两个译本在再现原作风格方面的幸.随着文学研究和语言学的发展,现在有一系列的风格得失.以期给文学翻译工作者带来一点启示。分析方法,其中,刘宓庆在《当代翻译理论》提出的风格的关键词:文学作品风格翻译《傲慢与偏见》中符

2、号体系便是相当全面而且操作性强的方法。译本比较根据刘宓庆的体系,我们可以通过风格标记来认识作品风格。风格标记分为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类,形1.导言式标记包括音系标记、语域标记、句法标记、词语标记、章风格翻译是翻译者,尤其是文学翻译者最为关心的法标记和修辞标记.而非形式标记则包括表现法、作品包问题之一。尽管对于风格能否翻译还存在很多争论,但括思想和感情两个方面的内在素质、作者的精神气质和是.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风格能够如何翻译,以及能够或作品接受者因素。(刘宓庆,1999:218—236)者应该这样翻译的原因何在。认识作品的风格价值是翻译的准备工作.如何用目笔

3、者旨在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的语再现其价值则更具挑战性。刘宓庆在《当代翻译理研究.更好地理解风格翻译。笔者选取了两个译本的前三论》中提出了三种再现风格的方法,包括对应式换码、重章作为样本,比较两位译者在翻译原作风格方面的努力,构式换码及淡化式换码(刘宓庆,1999:238—242)。译者根同时.借助风格翻译相关理论,判断哪位译者更为成功地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再现原作风格。翻译了原作风格。3.《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第一至第三章的比较其中一个中译本的译者是孙致礼,该译本是他1999《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主要作品之一。该小说年对其原译本的

4、修订本,另一个译本的译者是雷立美,译以爱情故事为主要情节,生动地展现了十八世纪晚期到本出版于20o3年。十九世纪早期英国乡村的生活、人们的观念和想法.同2.风格翻译理论时。也表达了奥斯汀对婚姻的看法。尽管许多读者对这部阅读文学评论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读到类似“该小说小说的情节和奥斯汀对婚姻的看法更感兴趣,但是,奥斯的特征是兼具幽默和感伤”(张伯香、马建军,1998:270),汀独特的写作风格也是成就小说的重要因素。奥斯汀用“他的作品以语言优美著称”(张伯香、马建军,1998:清晰简洁的表达和适如其分的对话,生动地展现了故事.299)。这些都是对某作家或者某部作

5、品风格的评论。利奇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肖特在《小说文体论》中提出,总体意义包括概念意义两个中译本的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再现和风格价值,也就是说,风格价值应该也必须被视作意义了原作风格。下面笔者将从叙述的翻译,对话的翻译,以的一部分(刘宓庆,1999:46)。因此,在实质是“双语间意及翻译腔三个方面.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义的对应转换”的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努力再现原作风(1)叙述的翻译格(刘宓庆,1999:41)。正如前文所述.清晰和简洁是奥斯汀作品的重要语为了体现翻译风格,或者说再现原作的风格价值,译言特征,而《傲慢与偏见》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6、。因此,译②[德]叔本华著.刘烨编译.叔本华的智慧.北京:中[5][美]阿尔弗雷德.C.金赛,潘绥铭译.金赛性学报国电影出版社,2005:168.告.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o07.[6]刘达临.性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参考文献:[7][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1][德]叔本华著.范进,柯锦华,秦典华,孟庆时译.书籍出版社.2004.叔本华论说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8][德]叔本华著.刘烨编译.叔本华的智慧.北京:中[2]冯长荣,姚同发主编.性科学浅谈.天津科技翻译国电影出版社,2005.出版公

7、司.1989.『91叔本华著.李小兵译.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3][美]芭芭拉.西曼著.李斯等译.女人心理卷.中国叔本华随笔和箴言集.上海三联书店,1997.社会科学出版社,20O6.[10]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王国维美论文选.湖南人民[4]樊民胜,刘达临.性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出版社.1987.28丈教资2009年5月号下旬刊者应该用同样清晰简洁的语言进行翻译,再现原作风格。让读者感觉读到的并非十九世纪英国乡村的生活。相反,原文:Howeverljttleknownthefeelingsorvjewsofsuch孙译本中的“不那么难以捉摸

8、”、“神经架不住”、“人生大amanmaybeon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