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ID:38151647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2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_第1页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_第2页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_第3页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_第4页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摘要: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个省步入了新课程实验,2005年秋季我省加入。2007年暑期本人参加了江苏省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与会中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提出自己的困惑,甚至是批评。2009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五严”规定,对新课改教学内容的实施造成更大的时间压力。2007年9月至今,本人一直从事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并关注新课程高考形势,感触颇多,现对几年工作进行总结,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今后教学中改进,并恳请专家批评指正。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困惑 误区对策正文:一、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1、课时数严重不足新课程必修共分

2、为五个模块,其中有四个模块要在高一年级教学中完成,平均每学期要教授两个模块。调查中发现江苏省部分市区作了一定调整,但几乎无例外地发现,各地教师普遍感到课时吃紧。我们以高一上学期的课程为例,学习内容有必修Ⅰ、Ⅱ(一些地区,如淮安、南通、镇江等地,改为先上必修Ⅰ、Ⅳ。)两册书,必修Ⅰ是集合、函数的内容,有两章计36课时;必修Ⅱ是立体几何初步及解析几何初步,共两章,计36课时。这些内容,几乎占了旧教材内容的30-40%,而且要求理解及记忆的量较大。事实上,按教学参考书的课时安排,一节不耽误,每周4课时,要18周才能上完。一个学期才20周左右,中间节假日占去近一周,阶段考试占去一些时间,再加上

3、学校的一些临时活动,这样算来一学期只能勉强上完,根本谈不上期末的复习迎考,甚而,有时规定一课时的内容,一课时根本无法完成。2、新课程知识容量过大,学生遗忘较快旧教材中立体几何用一个学期来学,解析几何也是用一个学期来学,而现在它们只放在不到一个学期时间内完成,容量可想而知了。和以往相比,随教学内容的加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一节课堂容量都较大,课后又没有时间及时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遗忘率较高。第5页共5页3、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不好,部分内容脱节学生升入高中后,普遍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生活,成绩滑坡很大,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不紧密。如三个“二次”的关系等,初中掌握就不牢

4、,高中数学常常运用到,且要求较高,如集合中的交并运算,函数求定义域、方程的根的分布等。更有甚者,新课程中知识内容的编写改变了以往旧教材中的顺序,这样便使部分知识内容脱节。如直线与方程这一章中,已知两点的坐标求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或者讨论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内在关系时用到了三角函数的知识,这些公式还没有学习,这样在教学中就出现了知识脱节现象。同样这种现象也出现在调整了模块顺序的部分地市中,如淮安地区,上必修Ⅴ时,在线性规划中,用到了直线方程中的一些知识,而它又在以后要上的必修Ⅱ中,这种矛盾不会随模块的变序而彻底地回避。再如选修2—3的“计数原理”安排在必修3的《概率》一章之后,感觉在教概

5、率时很不方便,出题讲题时总是不自觉的要用到排列组合的知识,而文科选修教材中根本就没有“计数原理、排列、组合”等内容,造成明显的知识断层和逻辑颠倒。4、如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服务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因素,如《算法初步》,即为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核心,也是数学的基本内容。更不必说,函数知识教学中有“EXCEL”链接内容。虽然现在学校的教学实施已满足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需要,但不是什么课都要用到多媒体教学及信息技术,哪些课更适合用多媒体教学?是整节课都用现代媒体教学,还是局部使用?怎样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高考中信息技术的考查及计算器的使用如何体现?这

6、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5、评价机制模糊,体现新课程理念难新课标中要求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虽肯定这种形式,但一方面课时紧,另一方面对高考考查心中没底,因此教师普遍存在难以作为的情况。尽管目前各年高考考试说明已逐渐成形,但每年都有变化,仍不稳定。这种第5页共5页一卷定终身的考评机制某程度已违背新课程理念,束缚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手脚,使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彻底。一、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困惑的一些尝试问题的出现总需要我们去面对解决,针对这些情形,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吃透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2,合理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课堂

7、教学效率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自主性4,正确处理启发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的关系5,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流于形式。二、走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误区,不囿于框框固然,新课改作为一项新事物,我们在最初接触时会不适应,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方向,尽可能走出以下一些误区。1、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标更加重视过程的教学,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在此理念指导下,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教材在编写中都非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