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ID:38170153

大小:238.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3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_第1页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_第2页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_第3页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JournalofOncology,2009,Vol.15,No.8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专突变的临床意义题ClinicalSignificanceof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GeneMutationsinNon-报smallCellLungCancer∥LIHe-yan,ZHOUCai-cun道李和颜,周彩存(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200433)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二线或三线治疗;其疗效受EGFR基因突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EGFR基因突变具有癌变作用,可能影响到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化疗

2、和靶向药物的疗效。主题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肺肿瘤;癌,非小细胞肺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70X(2009)08-0702-04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受体二聚合,导致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区域被激活,与NSCLC)占肺癌80%以上。多年来总体5年生存率徘一个ATP分子结合后,受体发生自身磷酸化和其他徊在15%左右。随着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阐明,针受体单体的脱磷酸化。自体磷酸化作用把增殖和生对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逐步进入临床。其中以表皮存信号传导至受体的下游信号通路;通过不同的受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

3、thfactorreceptor,体类型和磷酸化结合位点,使不同的信号蛋白被激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活。活化的EGFR可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细胞hibitors,TKI)倍受重视。尽管EGFR在NSCLC中表增殖、细胞活动性增强、细胞黏附和浸润、凋亡抵抗达率高达40%~80%,但只有少数患者在使用EGFR-和血管生成,从而在实体瘤癌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TKI后获得缓解,分析其原因可能与EGFR基因突变。大量证据提示EGFR广泛表达于多种实体相关。本文就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现状瘤,NSCLC中的表达率在40%~80%之间,并且其

4、表作一简单综述。达与患者预后差、化疗或放疗抵抗等密切相关,提示EGFR是肿瘤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应用EGFR抑制1EGFR信号传导通路剂治疗癌症,现已研制出多种针对EGFR靶点的药物,主要包括两类: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体。前EGFR属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tyrosine者是一类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物,主要抑制kinase,RTK)ErbB家族中的成员,另有3个结构相似EGFR酪氨酸激酶,通过可逆性竞争受体上ATP结的受体分子:ErbB2(HER2)、ErbB3(HER3)、ErbB4合位点和诱导无活性同型或异二聚体的生成,达到(HER4)。

5、它由118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170kD,阻止EGFR自磷酸化和激活,从而抑制细胞增殖、阻基因位置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7p11.2)。EGFR由3止细胞周期进展、促进凋亡及抗血管生成作用[2]。目个主要区域组成:一个N端细胞外区域,一个疏水前临床使用的小分子抑制剂有吉非替尼(gefitinib)、的跨膜区和一个C端细胞内区域。细胞外配体结合厄洛替尼(erlotinib)。后者是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区与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结合后,发生它们主要与EGFR膜外片段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止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06DZ19502)EGFR配体的结合,达到抑制EGFR信号转导的作通讯作者

6、:周彩存收稿日期:2009-04-10用。该类药物已广泛用于晚期NSCLC二线或三线治702肿瘤学杂志2009年第15卷第8期疗,并取得可喜的疗效。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联合另外,NSCLC细胞系中,EGFR突变与EGFR基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显著改善客观缓解率、无因扩增相关(P=0.009)[8]。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insituhybridisation,FISH)能明确EGFR基因水平变化,但高的基因拷贝并不代表有高水平的蛋白表2EGFR突变的临床意义达,且表达的蛋白不一定具有生物学活性。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如免疫组织化学(IHC)法

7、仅能静态反映肿瘤组织EGFR蛋白水平,不能准确地反映EGFR胞2.1EGFR突变简介内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状态。EGFRIHC结果与2004年分别有2篇文章报道了NSCLC中存在[9]FISH结果相关(P=0.0125)。EGFR突变,并发现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临床疗效明显相关[3,4]。现已报道了近100种EGFR酪氨酸2.2EGFR突变的癌变作用[10]报道突变EGFR选择性活化Akt及Sordella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