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传播与大传播

自我传播与大传播

ID:38179874

大小:157.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3

自我传播与大传播_第1页
自我传播与大传播_第2页
自我传播与大传播_第3页
自我传播与大传播_第4页
自我传播与大传播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我传播与大传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 总第39期自我传播与大传播屠忠俊  提 要 本文针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自我传播”作为一种基本传播形态的资格的质疑,论述了将自我传播保留在传播基本形态谱系中的根据与意义。作者指出,不但要从认知心理学,而且尤其要从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自我传播的运行机理,并介绍了弗洛伊德、詹姆士、库利、米德等人学说作为解释自我传播的理论范例的学术意义。作者依据这些范例,从自我传播与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大众传播等其他基本形态的传播的全息对应的角度,着重论述了传播对实现个人心态的通泰

2、和谐到实现社会整合的和合圆融的巨大作用,从而提出“大传播”这一概念,并指出要用意义中心的传播哲学来说明大传播的运作机制。关键词 传播 自我传播 大传播作 者 屠忠俊,华中理工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IntrapersonalCommunication在国内流行的传播学理论书籍中一直被列为基本传播形态谱系中的一种。它或被称为“内向传播”(范东生,1990;张隆栋,1993;戴元光,1988),或被称为“内在传播”(钟文、余明阳,1990),或被称为“自身传播”(李彬,1993;钟文、余明阳,1990),或被称为“自我传

3、播”(徐耀魁,1990;董天策,1993;沙莲香,1990),或被称为“体内传播”(沙莲香,1990)。近年来,有些学者对“内向传播”或“自我传播”(译名的选择依从文献作者)提出质疑,认为没有必要把“内向传播”作为传播学的研究课题(林之达,1994),或者主张把“自我传播”排除在“传播”外延范围之外,以建立新的科学的传播分类体系(董天策,1995)。“自我传播”(笔者在本文中拟采用此译名)作为一种基本传播型态的资格之所以被质疑,是因为人们对其运行机理尚不明晰;但质疑自我传播者所陈说的理由也并不充分。就传播的学理体系而言,

4、将自我传播保留在传播基本形态的谱系中,对阐明传播的社会功能,对建立’大传播”的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意见。自我传播的质疑者认为,研究自我传播,就是研究人体内的信息传播过程,就是越俎代庖,硬揽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思维科学家的专业任务。他们还认为,人体内的信息传播过程是人体内的这一“器官”与另一“器官”之间的信息传播过程,而不是这一完整有形的“社会人”与另一完整有形的“社会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只有生理意义而无社会意义的过程。这两种“认为”的形成,基于两种局限性:一种局限性在于,人们对自我传播的

5、运行机理的认识确实尚不明晰;另一种局限性在于,对现有的,可以大体上对自我传播作出定性说明的一些理论范例,在主张自我传播作为一种传播类型的有关文献中,或者未加以运用,或者运用得不甚得当。此处,“范例”一词是在“结合了供对比的模式的概念和一个更复杂的概念,即对社会和心理现实某方面性质的一套基本设想”(梅尔文·德费勒、桑德拉·鲍尔—洛基奇,1989)的意义上予以引用的。前一种局限性的克服,有待于传播学者和相关学科学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在这里,想就克服后一种局限性,进行一点补充说明的工作。在补充说明之前,我们要强调,对“传播

6、”这一概念,要从Communication的完整意义体系上去理解,而不能从中文的“传播”两字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国内早就有学者指出:“传播”是一个不能反映Communication本质的片面译名(刘力群,1989),就“传播”论传播,会把论者引向迷误。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1970)、思维科学家(刘觐龙,1984)所研究的人体内的信息传播过程,基本上可归结为人体内的这一“器官”与另一“器官”之间的信息传播过程。这是一种生理—心理水平上的“技术性”过程。这种过程的传播,通常用“通讯”或“通信”这样的’技术性”名词来表达。有

7、关这种“通讯”或“通信”的理论范例本来就不是说明自我传播的理论范例。有些文献上用这种理论范例来解释“内向传播过·113·自我传播与大传播程”(范东生,1990)是不大贴切的。传播学中用来解释自我传播的理论范例,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更不属于思维科学,而是属于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用于说明自我传播的人格心理学理论范例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分为伊底(或译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的精神分析的心理人格学说(弗洛伊德,1933)。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本可以其本身为客体,和其他客体无异,可加以观察、批评,还可以做天晓得的其

8、他种种活动。在这种情形之下,自我的这一部分可以监视另一部分。而且自我又可以分裂;分裂时至少暂时行使它的许多种机能。其后,分裂的部分又可合而为一。”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来说明自我的分裂以及分裂的自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我们有一格言,说一仆不能同时侍候两主。可怜的自我,其所处的情境更苦;它须侍候三个残酷的主人,并须尽力调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