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迁徙史之特点及其意义

贵州苗族迁徙史之特点及其意义

ID:38269218

大小:170.2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贵州苗族迁徙史之特点及其意义_第1页
贵州苗族迁徙史之特点及其意义_第2页
贵州苗族迁徙史之特点及其意义_第3页
资源描述:

《贵州苗族迁徙史之特点及其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3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3(总第121期)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Jun.20103贵州苗族迁徙史之特点及其意义□翁家烈(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4)摘要:苗族在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入住贵州,给贵州输入了新的民族成分,为贵州增添了规模庞大的劳动生力军,为贵州山区的开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而广泛的历史性贡献。苗族迁入贵州,有其独自的特点和意义。关键词:苗族;迁徙;历史;特点中图分类号:C951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003-6644(2010)03-0001-03先秦时期的“九黎”、“三苗”乃苗族不同时段之先争战激烈,且逢大疫,“军士疫死者大半,蛮亦饥[4]民。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帝与蚩尤空前规模的涿鹿困”。迫于兵、疫,武陵蛮的一部分遂自“五溪”西入之战后,战败之“九黎”匆忙渡过黄河散居江淮一带,毗邻之黔东北地区。即《苗族史诗·迁徙》所言,他们史称“三苗”。尧舜之时,“三苗”不服,“在江淮、荆州“沿河边的陆地找地方。一支去往平款,一支去往酉数为乱”,于是,放其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阳⋯⋯一支来到料高⋯⋯一支迁往峒仁⋯⋯一支迁往[1]于三危,以变西戎,残

3、余部分留藏荆州山林之中。姜湟⋯⋯一支迁往姜迁”。“料高”为今松桃,“峒仁”苗族先民在其民族形成的初期连绵而残酷的战争即如为今铜仁,“姜湟”为今思南,“姜迁”为今印江。影随形,无论是在奴隶制的夏、商、周或封建社会的诸彝族文献《西南彝志·经济志》载,阿哲的百姓,王朝,战争的阴影始终在苗族的头上笼罩着。战争不有青仡红羿,以及白汉人,共七百姓氏,还有濮和苗,未绝、迁徙不断,战争成为苗族被迫迁徙、逃亡的主要原计算“在内”。是言,阿哲时,其统治领域内即有苗民。因,也是全国众多区域留有苗族足印及苗族人口分布这支苗民是被迁“三危”之“三苗”遗裔,至少在三国时面广的历史成因。贵州苗

4、族的迁徙史,是为苗族迁徙期,历经翻雪山、越草地等艰险抵达今川南后,遭到官史上的重要篇章,其特点鲜明,意义深远。军的驱赶,“敌兵四面来犯,苗军八面还击⋯⋯敌兵掳一、特点杀抢掠八十八夜不停蹄⋯⋯苗家逃到高山顶,相伴禽(一)入黔的时间、线路不同兽求生存⋯⋯小弟来到阿凯,翻山越岭过谷荡⋯⋯到苗族迁入贵州最早是在战国时期。其时贵州的达直固地界⋯⋯过了夺直的地盘⋯落脚到底叟地界[5]P175西部属于“西南夷”,乃民族地方政权之一“夜郎”的势⋯⋯做了莽搓的奴隶”。“阿凯”、“谷荡”指今四力范围。秦楚争霸时,楚王命将军庄蹻,“溯沅(应为川叙永县和海螺堡,“直固”、“夺直”分别指今

5、毕节、黔延)水,出且兰,以伐夜郎”,“于是且兰既克,夜郎又西、大方、金沙、织金一带,“底叟”指今纳雍、威宁、赫[2]降。而秦夺楚黔中地,无路得反,遂留王滇池”。庄章、水城等地。蹻“欲归报,会秦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原居楚国境内较为边远的“荆蛮”后裔中的一部[3]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庄蹻受阻,未能分,为避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群雄争霸战火引起的返楚复命,遂“变服从其俗”而于滇称王,融于夜郎与动荡,渐之从“大地连水两茫茫,波光潋接蓝天。处处滇土著民族之中,故《盐铁论·论功》载,《新唐书·南平得如蓆子,像盖粮食的坝子”,以及秦汉王朝兵锋所蛮传》亦

6、谓,“今西南诸夷,楚庄之后”,亦谓,“自滇池用被挤向湘西南山区。因山多地窄,“奶奶住的村,又夜郎以西皆西楚庄蹻之裔”。楚国为“三苗”遗裔之一小又狭窄;公公住的村,房屋都不大,像个小蜂窝,挤得[6]P286的“荆蛮”所创建。楚国辖区之属民称为“南蛮”,“南黑麻麻”。遂“商议迁地方,寻找好生活”。他们遂蛮”之主体乃苗族先民。扶老携幼地先迁至今广西融水,居住一段时间后北上东汉初年,朝廷多次出兵攻打“武陵蛮”(亦名“五进入榕江。即剑河久仰一带苗族古歌所唱:“来到方溪蛮”),其中以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伏波将军长协,来到洋岔利。”“方长协”、“洋岔利”指榕江、都柳马援“

7、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兵四万余人征五溪”,江两岸。嗣复迁住于“党故”、“松计”,“来到党故坳,3收稿日期:2010-04-20作者简介:翁家烈,男,苗族,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苗学论坛12010年第3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3(总第121期)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Jun.2010松计是祖地。”“党告”即“党够”,即今剑河太拥乡九脸贵阳尚为密林大箐,被名为“黑羊箐”。自川南逃迁而村北约300米处之一座圆形土丘。“松计”在剑河久来的

8、苗族于此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