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标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标解读

ID:38324949

大小:3.23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6-1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标解读_第1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标解读_第2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标解读_第3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标解读_第4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标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标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教学理论及其启示信息技术课程与问题解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IT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问题解决实例:专家系统(讨论时间)2教学理论及其启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3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过程是试误的过程学习律:准备律学习的成效与准备情况、与学习动机相关。效果律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练习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桑代克实验—迷笼4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在CAI课件设计中,基于框面的、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一直成为多媒体课件开发的主要模式。解释(

2、刺激)(反应)(强化)错误正确下一步上一步图:程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回答提问确认5行为主义理论的特点与启示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的成功要靠强化。它在一些特定内容的教学中是有价值的例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有机体的外在反应,而忽视了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学生理解与情感发展例如:“软件说明书”、“微软培训班”式的教学6认知主义理论(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基本观点: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

3、息主动作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7认知——发现说布鲁纳:发现学习的特征及其教学策略1)强调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在动机4)强调信息提取8信息加工理论加涅:学习是把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存储在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再通过各种方式把它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最后通过一定的线索提取出来,作用于环境。9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信息流是行为的基础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想,一直被广大教师所运用10信息加工理论的教学应用加涅:将信息转化进入学生长时记忆的九个教学阶段引起注意——变

4、化刺激、吸引兴趣改变体态、语调、音量告知目标——激起期望刺激回忆——明确同化新知识的经验范围呈示材料——注意考虑年龄、基础、学习类型等因素,安排顺序和份量提供指导——注意掌握指导的程度诱引行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作出反应及时强化——给学生行为及时反馈检查评价——独立测试、单元测试等方法促进迁移——系统复习、及时布置新任务。11信息加工理论的特点与启示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不能一味要求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而不给学生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组块”理论为了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知识,

5、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包括信息加工理论在内的认知主义理论,基本上还是将学习看作是个体活动,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12建构主义理论(90年代初至今)基本观点: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1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上述两个方面的建构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即:知

6、识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14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建构主义在教育上的贡献在教育思想上进一步强调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在科学教育上指出了科学知识学习的困难性建构主义的局限性强调主动建构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强调情景的具体、真实而淡化了抽象与概括不同的教学理论都有其特有的价值,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教有法但无定法”15IT课程与“问题解决”……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IT课标》三、课程目标7.从“问题解决”视角看新课程当一个人接受一项任务,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完成它时,他面临的就是一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和计算机专家西蒙(Sinmon,1978)问题解决

7、就是所面对的问题得到解决的认知活动过程。为了寻求用信息技术求解问题的有效策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类型进行划分与研究。何谓问题解决——17问题的分类从问题解决方法或过程的结构化程度看(《课标》P20)结构化(structured)问题能够通过形式化(或称公式化)方法描述和求解的问题也称:定义完善的问题、良构问题《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要解决的问题非结构化(unstructured)问题难以用确定的形式来描述,主要根据经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