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 桂林古本 繁體版 (民間中醫校正版)

傷寒雜病論 桂林古本 繁體版 (民間中醫校正版)

ID:38398245

大小:798.50 KB

页数:183页

时间:2019-06-11

傷寒雜病論 桂林古本 繁體版 (民間中醫校正版)_第1页
傷寒雜病論 桂林古本 繁體版 (民間中醫校正版)_第2页
傷寒雜病論 桂林古本 繁體版 (民間中醫校正版)_第3页
傷寒雜病論 桂林古本 繁體版 (民間中醫校正版)_第4页
傷寒雜病論 桂林古本 繁體版 (民間中醫校正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傷寒雜病論 桂林古本 繁體版 (民間中醫校正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青龍湯與大青龍湯的漢制劑量換算問題(IL1942作)分類:藥味心體驗2009/08/2615:19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特別提到這兩首方呢?理由就不需要再提。我大概已經連續提了差不多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在講座中都已經早在討論明年的六氣了。有很多訊息我不方便在公開的文章中提出,如果來上講座又像蘸醬油一樣,沒把話聽進去,那恐怕也是可惜了,白花了力氣、時間,和金錢,我也愛莫能助。其實這個問題也不算什麼特別複雜的問題,只是因為牽涉藥方,我在提及的時候總得要小心一點。畢竟這裡還是中華民國,我人不在海外。以下都是單純的對於經書中的內容做學術方面的討論,並沒有鼓勵大家自己抓藥服用的意思。患有疾病

2、時,請尋求正常的醫療管道進行治療。小青龍湯在桂本中的寫法來說,如果要換算重量,其實也很簡單,重點只有一個,就是「所有的藥材都要等重」。大青龍湯的部分也單純,石膏大約與生薑等重,杏仁大約與大棗等重。而大棗是三枚換作漢制一兩。以我自己聽聞的經驗來說,依照桂本的比例配出來的方子,效果最好。電子版前言這是一本民間版的《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民間版」,即民間自發校對的版本。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醫更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幾千年來一直維護著中華民族的健康。繼承和發揚中醫,本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使命。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中醫的許多典籍目前在流傳上仍有許多問題:或已出版而校對欠佳,或印量稀

3、少而極難購得,甚或已經絕版。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歷史,已經進入資訊時代。為了充分利用現代電子科技傳播祖國傳統醫學、弘揚祖國優秀文化,我們民間中醫網的網友們自發地組織起來,啟動了「中醫經典古籍電子叢書」的編制工作。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自東漢末年問世以來,流傳至今近兩千年,已成中華民族不朽之傳世經典。然現在通行的宋本《傷寒論》、《金匱要略》因為種種歷史因素,部分條文仍有許多尚待澄清的問題。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由仲景第46代孫張紹組所藏,並於光緒二十年傳與桂林左盛德(其流傳及出版年代,可參見本書所附「傷寒雜病論譜系圖」)。書中桂林左盛德序云:「余聞吾師張紹祖先生之言曰:『吾家傷寒一書,相

4、傳共有一十三稿,每成一稿,傳抄殆遍城邑,茲所存者為第十二稿,餘者或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不外是矣;叔和所得相傳為第七次稿,與吾所藏者較,其間闕如固多,編次亦不相類,或為叔和所篡亂,或疑為宋人所增刪,聚訟紛如,各執其說;然考晉時尚無刊本,猶是傳抄,唐末宋初始易傳抄為刊刻,遂稱易簡,以此言之,則坊間所刊者,不但非漢時之原稿,恐亦非叔和之原稿也。』」亦有多位著名中醫認為此桂林古本優於別版本。蔡德元先生就說「非單因自序是聖師裔孫所珍藏,且卷符十六者,主要是內容全面,章節合理,句無語病,載方無佚」等等,且對通行版的種種疑問,「讀罷古本,皆瓦解冰釋矣」。民間中醫網亦有多位先生及網友,對此桂林古

5、本大加推崇。有鑑於此,我們選擇對桂林古本的《傷寒雜病論》加以校對、排版,製作成電子書籍,以饗讀者。目前流行於世的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主要有白雲閣本(1939年出版,1980重印並補刻3頁勘誤表)、廣西人民出版社本(1960年不完全簡化的豎排版、1980年簡體橫排版)、臺灣中醫整合小組本(以廣西1980版為底本的繁體豎排版)。本電子版以已在網路上傳播的各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的文字版為基礎(包括民間中醫網提供的、經志一先生校對的一版,以及漢唐中醫提供的一版),以廣西人民出版社的1960年版和1980年版為底本,參以臺灣整合中醫小組本、白雲閣本(重刻版)、黃竹齋會通本等,經民間中醫網

6、友交叉校對數次,再加精心排版而成。校對過程中儘量保持原版原貌,除極少數明顯的排版印刷錯誤徑改外,諸本不一致處均保持正文與廣西本一致,而另加註腳說明他本與之不一致之處。書中個別藍字是在不影響文意的前提下根據上下文校補的。志願參與本書校對工作的網友有cychow、fwm311、hillman、hsz819001、lizlopez、luckyse7en、oooking、vwxr、wesleybb、yinxing3m、yy7200、澄空助理、冬梅、古月、漢服、壞壞小少、念佛、蓮華、如原、溪黃草555等,由如原、古月完成與白雲閣本的校對,由漢服統稿並排版。在整理過程中xiaoyaojs先生提

7、供了廣西1960年版本,如原先生提供了白雲閣本和許多寶貴意見,並獨力完成了繁體版的校對工作,亦在此表示感謝。書後附錄中有校對後、統稿前的實錄圖片一張,留作校對紀念。原書中「防己」與「防已」混用,今統一為「防己」;「抵當」與「抵擋」混用,今統一為「抵當」;「括蔞」與「栝蔞」混用,今統一為「栝蔞」;「葶藶」與「葶歷」混用,今統一為「葶藶」;「匙」與「匕」混用,今統一為「匙」。因從豎排改為橫排,方後的「右×味」本應改為「上×味」,現尊重原稿,仍不改。多處石膏用法本應為「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