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知觉与归因

管理心理学-知觉与归因

ID:38423059

大小:240.3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12

管理心理学-知觉与归因_第1页
管理心理学-知觉与归因_第2页
管理心理学-知觉与归因_第3页
管理心理学-知觉与归因_第4页
管理心理学-知觉与归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知觉与归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知觉与归因案例:知觉谬误IBM的首席执行官郭士纳以成功领导IBM度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巨大转型并重新获得世界领先地位而尊称。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IBM处于世界商业的顶峰,“蓝色巨人”的文化令人敬仰。然而当计算机市场的主流从大型机转变为个人计算机的时候,保守文化妨碍了变革的进行。IBM试图进行一些缺乏创建性的变革,但还是遭受惨重损失。最后,毫无技术背景的郭士纳入主IBM,接管半年之后,“蓝色巨人”又重新回到正轨并迅速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郭士纳警告说,太多公司错误地知觉了网络公司的前景。

2、在这番有预见性的评论之后,“.com”公司在2000年末确实因为不确定的经济起点而与现实发生了碰撞。一、影响知觉的各种因素知觉是对情境中的信息加以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基于个人主观经验对世界进行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独特描绘。部门经理购买了他认为最好的软件程序,而软件工程师却不这样认为。员工根据他听说老板说了什么而不是老板实际说了什么来回答问题。同一个团队成员可能被一个同事认为工作努力,但另一个同事却认为他很懒惰。同样的产品在设计组成员看来可能是高质量的,而客户却认为是低质量的。客观因素选择过程①大小:整

3、页版面与豆腐块广告②强度:“方便时到我办公室来一下”与“立即到我办公室”③新奇性:岗位轮换④运动:夜色中的霓虹灯⑤重复性:主管再三重复安全生产⑥熟悉性:鸡尾酒会现象⑦对象和背景的差别:第一天上班,你穿了一件白衬衫,你发现…组合过程:①接近:一些员工可能由于物理位置上的接近性被确定为是一个整体。②相似性:同一部门的员工可能被知觉为具有共同的特点。③闭锁性:项目组长知觉到组员们在某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实际上一些组员只是用沉默表达了反对。④连续性:新管理者经常遇到的挑战是:下属总是说,以前从来都是这样做

4、的…;在经济或商业预测中,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将未来简单地设想为现在事件和趋势的反映。主观因素①兴趣②需要和动机③人格④过去经验和期望生产车间操作部门出现了低产出记录,不同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有着不同的知觉:工程师知觉:系统设计的改进;人力资源经理:更多的培训、薪酬激励;部门主管:更有效的计划、领导、控制;员工:…重要的不是谁对谁错,关键是要了解,所有相关者都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知觉同一情境。哈姆雷特:你看到远处的乌云了吗?似乎有点象骆驼。波络纽斯:是那一团,确实象骆驼。哈姆雷特:我看它象一只黄鼠狼。波络纽

5、斯:它是有点儿象黄鼠狼。哈姆雷特:或者象一条鲸?波络纽斯:是非常象一条鲸。二、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晕轮效应(halloeffect&hornseffect):当评估人基于智力、表现、可靠性或合作性等单独、明显的特点,去评估某个人的整体人格或绩效时,会发生偏差。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刚到单位,争取留个好印象;快考核了,得增加与老板接触的机会啊!刻板印象:stereotype这个词本身指印刷工人从先前所做的印版中获取单词。1922年,WalterLippman将这个单词应用于知觉。指将另一个人知觉为一个独特阶

6、层或类型的倾向。对比效应:在我前面面试的那个人帅气、清华毕业、看起来还很热情…相似效应:主管喜欢有技术专长的员工,因为…自我实现预言:小李表现很好,我就知道我没选错人。三、组织中的具体应用招聘面试、绩效评估印象管理: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常见方法:⒈自我提升:正面描述自己。⒉个人故事:用过去的故事塑造自己。⒊意见顺从:表达顺应面试者的意见。⒋承担责任:对成功和失败负责。⒌克服障碍:如何克服障碍获得成功。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在评估员工时知觉可能有意识地被员工操纵,应寻找内部动机,避免过度受印象

7、管理的影响;同样,这些印象管理的方法也能被积极加以利用,从而使组织中获得成功或与客户保持良好关系。激励、变革管理者的知觉世界与员工的知觉世界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并且可能两者都不是真实的。管理者通常假定员工总是希望得到晋升,一些员工觉得是在心理上被迫接受晋升;“终身职员综合症”导致不能或不愿变革。威廉·加德纳在他对印象管理的分析中说:不要尝试选择不适合你的形象。人们将通过外表对你进行判断。我们投射的,是我们认为属于我们、希望是我们的一种外观——最适合我们的人格、弱势、生命阶段和直接需要的角色。四、归因理论归

8、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如何知觉自己和其它人的行为的原因。归因理论的假设:我们试图解释我们的世界,通常将人们的行为归因为内外部因素。㈠凯利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方面的因素:刺激物、人、情境。在进行归因时应考虑以下三个变量:一贯性:当在不同情景下,个体是否采取同样的行为。差异性:个体对同类刺激物是否采取同样的行为。普遍性:其他人对同样的刺激物或同样情景是否采取同样的行为。一个员工的不良绩效表现观察类型归因同事们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