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台南名胜古蹟

介绍台南名胜古蹟

ID:38441425

大小:951.8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12

介绍台南名胜古蹟_第1页
介绍台南名胜古蹟_第2页
介绍台南名胜古蹟_第3页
介绍台南名胜古蹟_第4页
介绍台南名胜古蹟_第5页
资源描述:

《介绍台南名胜古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介紹台南名勝古蹟孔廟延平郡王祠赤崁樓億載金城安平古堡高譽萍2012台南古蹟巡禮5目錄第一章全台首學2第二章延平郡王祠4第三章赤崁樓6第四章億載金城9第五章安平古堡115第一章全台首學臺南孔子廟,亦稱臺南文廟,為臺灣最早的文廟。清代初期一度是全臺童生入學之所,因此亦稱全臺首學。孔廟建築莊嚴宏偉,氣氛肅穆,格局完整,列屬國家一級古蹟。廟旁蒼鬱的古樹,越發引人思古之幽情。於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12月28日,公佈為祠廟類國家一級古蹟。õ沿革5臺南孔子廟,位於臺南市南門路(原文廟路),是全臺最早的一座文廟,與國家臺灣文學館毗鄰。臺南孔子廟建於1

2、665年(明永曆十九年,康熙四年),由陳永華建議鄭經在承天府桂仔埔(鬼仔埔)建立,初設時僅設大成殿,用來祭祠孔子,又稱先師聖廟,之後又設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是為全臺首學,時稱「先師聖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分巡臺廈道周昌和臺灣知府蔣毓英主持改建孔廟為臺灣府學,並改稱「先師廟」,俗稱「文廟」,此時孔廟除先師廟外,東西設有兩廡、北邊有啟聖祠,南邊有櫺星門,之後又增建了泮池與衙齋。之後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時,巡道王之麟整修廟宇,並在大成殿東邊新建明倫堂與堂後的龍亭庫。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時臺廈道陳璸上任時又再次整修,範圍包括

3、大成殿、啟聖祠,欞星門左右改置文昌閣、土地祠,外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半月形牆垣,奠基了孔廟大致的格局。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時,巡道梁文煊將大成殿的格局改為重簷歇山式,隔年陳文達編纂的《臺灣縣志》附有文廟圖,記載了當時孔廟的設施。台灣府全圖碑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因詔封孔子五代,啟聖祠改為崇聖祠,之後孔廟又經過幾次修繕。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巡臺御史楊開鼎的倡議下,於該年十月重建孔廟,於乾隆十六年(17515年)三月完工,而此次工程中大成殿與兩廡的規模倍前,格局被記載在隔年王必昌編纂的《重修臺灣縣志》所附之府學宮圖中。

4、然後到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府蔣元樞又加以整建,主要是在東大成坊外增建了泮宮坊,大成殿西邊增設了府學署,為臺南孔廟規模最大的時期,其格局載於《重建臺郡各建築圖說》之重建臺灣府學圖與現存於明倫堂裡的臺灣府學全圖碑上。然而後來孔廟卻因為嘉慶與同治年間的地震等因素而逐漸毀損。進入日治時期後,臺灣總督府於日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發布「公學校令」和「公學校規則」,在臺南孔廟設立「臺南公學校」提供台灣人小學程度日文教育,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更名為「臺南第一公學校」。之後到了大正五年(1916年)孔廟計畫整修,所以學校於隔年遷於南大附

5、小樹林街現址,至於孔廟整修工程則於大正六年(1917年)7月動工,隔年3月整修完畢,當時臺南廳長枝德二撰文立碑說明整修始末,碑身為於今孔廟東南側。此次工程主要是將建築物解體重建,山田孝使的《臺南聖廟考》一書載有施工前後的孔廟平面圖,其差異主要是在不再復建明倫堂兩廊與後方的文昌祠,朱子祠、櫺星門以及禮門義路的圍牆也未重建,形成孔廟今天的格局。二次大戰期間,孔廟因位於市中心而多少受到戰火影響,戰後的臺南市政府集資分批整修,於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完工,之後在民國六十六、六十八年(1977、1979年)又分別重建大成殿與文昌閣。民國七十二年列

6、為一級古蹟後,孔廟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5月至七十八年(1989年)7月再次大修。1997年左右,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建會委託成大建築系規畫一個以孔廟為中心的文化園區,當時規畫範圍除孔廟以外還有周圍即將遷走的附近市府機關建築等古蹟、歷史建築。而目前的孔廟文化園區則是孔廟沿南門路以南兩側,包括武德殿、永華宮、德化堂、延平郡王祠、鄭成功文物館、大南門、碑林與臺南放送局等景點。5õ交通資訊地址:台南市南門路二號電話:06-2289013開放時間:AM8:00至PM5:30(清明、端午、中秋三節不開放)交通:大眾運輸—自台南火車站前搭17、18路

7、市公車,於建興國中站下車,循南門路北行可抵。自行開車—台南(仁德)交流道下,循182縣道往台南市區,經東門路至東門圓環後取府前路續行,右轉南門路即抵,全程約5.7公里。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奇摩旅遊55第二章延平郡王祠延平郡王祠,又名開山王廟或鄭成功廟,位於台灣台南市中西區(清代臺灣府城油行尾街),為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鄭成功紀念祠,其前身為民間所建的開山王廟,台灣日治時期曾改名為開山神社。但現今樣貌實為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動工改建的結果,所以該廟長久以來未被列為古蹟,直至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將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登錄為臺南市

8、第九座歷史建築。õ沿革5早在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時,當地百姓們便建有一座小廟祭祀延平郡王鄭成功,而在清治時期因有政治上的顧慮,所以使用「開山王廟」之名來稱呼此廟,有隱喻鄭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