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

ID:38483357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_第1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_第2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河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

2、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

3、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治黄河”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黄河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

4、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黄河的治理及开发利用。难点: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反复阅读地图信息,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掌握黄河的基本状况,建立河流的空间分布观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掌握河流的空间分布、水文特征的形成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教具:相关图片,多媒体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

5、概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多媒体出示“黄河流域水系略图”,请学生一起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和学生一起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

6、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发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较小。  板书:1、水量较小  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多媒体出示黄河景观图片,显示河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河水含泥沙多)  让学生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

7、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用多媒体出示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说明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有大量泥沙入河)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补充: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方法,充分发挥黄河在灌溉、养殖、发电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