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

ID:38488669

大小:21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13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_第1页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_第2页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_第3页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_第4页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诊断酶学一、血清酶  (一)血清酶的分类  1.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如胆碱酯酶、脂蛋白脂肪酶、铜氧化酶等。  大多数在肝内合成。  血浆特异酶活性的改变,除了反映血液功能外,还反映来源器官的功能。  2.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且无功能。  (1)分泌酶:来源于外分泌腺的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等。  血液中分泌酶以失活状态存在,不发生催化作用。  在血液中的浓度和其分泌腺体的功能活动和疾病有关,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就会升高。  (2)代谢酶(细胞酶):在细胞内发挥催化功能的酶。正常时这

2、些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血浆中酶活性很低。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  当酶来源的组织细胞发生病变,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细胞坏死时,细胞内酶大量进入血浆,导致血浆酶活性显著增高。其下降的临床意义很少。  这一类酶较多,如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它们在肝病、心脏病时都可能出现变化。  (二)血清酶生理变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1.血清酶生理变异  (1)性别:CK和GGT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2)年龄:碱性磷酸酶(与骨生长发育相关)。  (3)进食:酗酒可引起γ-GGT明显升高。  (4)运动:剧烈运动可引起血清中多种酶升高,如CK、LD、AST等。  (5)妊

3、娠与分娩:妊娠时ALP升高,分娩时可能有CK、CK-BB、LD升高。  2.血清酶病理改变机制:  (1)酶合成异常:  血浆特异酶大多数是在肝合成,当肝功能障碍时酶浓度常下降。如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有肝功能障碍时可能下降。  由于酶基因变异也可引起特定酶减少或消失,如肝-豆状核综合征患者血中铜氧化酶活性可明显下降。如有骨细胞增生时,血中ALP可上升。  (2)细胞酶的释放:  是疾病时大多数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制,影响细胞酶释放的主要原因有:  1)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  2)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存在的形式;  3)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酶释放的速度和分子量成反比

4、。例如LD分子量大于CK,而当有心肌梗死时,LD在血液中升高的时间就晚于CK。  (3)酶在细胞外间隙的分布和运送:  细胞中酶有三种途径进入血液  1)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细胞的酶直接进入血液;  2)酶可同时进入血液和组织间隙,后者再入血;  3)酶大部分进入组织间隙后再入血。  (4)血液中酶的清除:不同疾病和不同的酶从血液中清除的时间和机制不同,同一疾病不同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也不一样,这和酶的半寿期等因素有关。  (三)酶活性和质量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1.酶活性测定方法  (1)按反应时间分类法:  1)定时法(两点法):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段内(t1

5、到t2)产物或底物浓度的总变化量来求取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其中t1往往取反应开始的时间。在酶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加入强酸、强碱、蛋白沉淀剂等使反应完全停止,也叫中止反应法。  2)连续监测法:又称动力学法或速率法、连续反应法。在酶反应过程中,用仪器监测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所发生的改变,通过计算求出酶反应初速度。  3)平衡法: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至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或底物浓度总变化量来求出酶活力的方法,又叫终点法。  (2)按监测方法分类法:  1)分光光度法  2)旋光法  3)荧光法  4)电化学方法  5)化学反应法  6)核素测定法  7)量

6、热法  2.酶质量测定法:利用酶的抗原性,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来直接测定酶的质量,直接用质量单位ng/ml、μg/L来表示酶含量的高低。  与测定活性方法相比,其优点是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不受体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特别是抑制剂和激活剂的影响。当血液中有酶抑制剂存在,或因基因缺陷,合成了无活性的酶蛋白时,可以测出灭活的酶蛋白量,有利于疾病诊断和科学研究。如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质量测定较活性测定对疾病的诊断价值高。  (四)酶活力测定的影响因素  1.反应速度:大多数酶促反应是可逆反应,其速度既受底物浓度的影响,也受产物生成量的影响。酶反应动力学中所指速度就是

7、反应的初速度。  2.底物浓度:米氏方程是反映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方程式,其中Km称米氏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Km值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测定酶活力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酶促反应过程中,只有最初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速度即逐渐降低。  (2)要规定一定的反应条件,如时间、温度、pH等,并在酶测定过程中保持这些反应条件的恒定,如温度不得超过规定温度的±1℃,pH应恒定。  (3)配制的底物浓度应准确且足够大,底物液中应加入不抑制该酶活力的防腐剂并保存于冰箱中

8、,以防止底物被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