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的生物修复

水体的生物修复

ID:38495599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水体的生物修复_第1页
水体的生物修复_第2页
水体的生物修复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体的生物修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体的生物修复环境082龙倩0810240222摘要:  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修复,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的治污工程,量大面广,寻找先进实用、造价低廉的技术迫在眉睫。我国的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两方面。另外,湖泊水库蓝藻及赤潮给水域生态、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从定义、原理、处理方法角度介绍了水体中的生物修复。1.生物修复定义广义的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

2、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2.生物修复的原理  2.1生物修复的分类  生物修复技术被划分原位微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两种。所谓元微生物修复是指对受污染的介质(土壤、水体)不作搬运或输送而在原位污染地进行的生物修复处理,其修复过程主要依赖于被污染地自身微生物的

3、自然降解能力和人为创造的合适降解条件。异位生物修复是植被污染介质(土壤、水体)搬动或输送到它处进行测生物修复处理。现在所说的生物修复主要是原位修复。  2.2水体生物修复过程中生物的作用  挺水植物通过对水流的阻尼和减小风浪扰动使悬移质沉降,并通过与其共生的生物群落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但它主要吸取深部底泥中的营养盐,通常不或很少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盐,而其部分残体又往往滞留湖底,矿化分解后又会污染水体。所以挺水植物的功能中,有把下层底泥中的营养转移到表层的一面,不利于直接净化水质。加上收割、水位变化对其生长的影响等

4、问题,限制了它们在净化水质中的作用。必须注意管理、收割利用和防止种群退化。  浮叶植物在一般浅水湖泊中有良好的净化水质效果,种植和收获较容易,有经济效益,和观赏效益,在一定季节可以作为重要的支撑系统。需要及时收获。  大型飘浮植物在光照和营养盐竞争上比浮游植物有优势,有些种群的耐污性很强(如凤眼莲,喜旱莲子草等),已经发展了在大水面大风浪条件下种植的技术,是良好的净化水质选择。浮萍生长快,许多种群能在空气中固氮,覆盖水面后与沉水植物在光照等方面有竞争,一般不宜采用。有些飘浮植物和浮体陆生植物(加上浮力支撑后可水

5、培的植物)是很好的观赏和食用植物,可在一定条件下组合应用,既有净化水质作用,又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观赏效益。  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生长过程中都有净化水质作用。着生藻类的收集也不难,浮游藻类的收集也已发展了捕获技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因势利导予以利用,一方面净化水质,另一方面作为资源取出。  各种沉水植物是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其耐污程度和对水温、水位、水流、水质、底质等条件各有差异,要根据当地具体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时间空间上予以镶嵌优化组合,使各种种群在整体上互补共生适应季节变化和环境灾变。沉水植

6、物和湖底水生植被的存在可吸附储存生物碎屑于植物根部,增加底泥表层溶氧,遏制磷的释放,阻止上层水体动力扰动向湖底的传输,减少湖底水动力交换系数,从而有效地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体的释放。  螺、蚌等底栖动物可过滤悬移质,摄食生物碎屑,其分泌物有絮凝作用,螺有刮食着生藻类功能,虾和若干种类鱼类可摄食藻类、碎屑、浮游动物等。这些动物,作为健康水生态系统的补充组成,也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特别是氮循环细菌在水体自净能力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机物的矿化分解,氮素的气化,磷盐的沉降和固定在湖底等都与细菌的作用分不开。自然界

7、的水生植物附近共生有多种远比自由水体中丰富的细菌群落。飘浮植物容易种植,采用耐污性强,生长快的飘浮植物作为先锋植物,不仅有植物直接吸收营养盐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与其共生的细菌的作用。可以很快增加水的透明度,改善水质。飘浮植物作为细菌的载体极为重要。但飘浮植物受气候条件影响,在有些季节难以发挥作用。因此研制人工载体和优选高效细菌种群极为重要。利用优化的人工载体培养优化的氮循环细菌,释放到自然水体,以自然生物载体、其它人工载体和底泥为二级载体,水中悬浮物为三级载体,将原来荒漠化水域中以水土界面为主的好氧-厌氧,

8、硝化-反硝化条件扩大到水面和水体并加强细菌浓度,从而增加系统净化能力。3.水体修复的主要处理方法  水体修复技术包括以微生物为处理功能核心的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塘处理技术、以植物和微生物为主要处理功能体的湿地处理技术、土壤处理技术和河湖等自然净化能力的处理等。  3.1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其主要原理是人工驯化、培养适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