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载法静载试验及低应变检测

堆载法静载试验及低应变检测

ID:38519939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4

堆载法静载试验及低应变检测_第1页
堆载法静载试验及低应变检测_第2页
堆载法静载试验及低应变检测_第3页
堆载法静载试验及低应变检测_第4页
堆载法静载试验及低应变检测_第5页
堆载法静载试验及低应变检测_第6页
堆载法静载试验及低应变检测_第7页
资源描述:

《堆载法静载试验及低应变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堆载法静载试验及低应变检测方案1二、工程概括×××××办公楼位于×××××,周边地势较平坦。桩形式采用预应力预制管桩,桩径为40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850KN,持力层为卵石层,混凝土等级C80。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三、检测要求1、静载试验:根据地址勘探报告、设计图纸以及现场检测条件,拟定对所有桩静载试验采用堆载法,按图纸设计要求,静载试桩的数量不少于1%,且不少于3根,本工程施工总桩数为100根,取样数量为3根。2、低应变检测:按图纸设计要求,低应变测试桩的根数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每个承台的抽检数量不少于1根。对

2、于本工程桩基检测,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不少于1根,总计:抽检数量为30根。四、检测依据1、规范和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程》JGJ106-2003《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DB21/T1450-20062、合同及委托单要求3、岩土勘察报告、桩基施工记录及图纸设计参数五、检测目的桩基施工是否满足设计对桩基础的技术要求,及预制管桩极限承载力1700KN。2六、地质条件具体地质条件详见《岩土勘察报告》七、检测设备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检测进度的要求,根据工程量及检测场地情况,拟投入本项目的机械设备情况如下: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产地备注————主梁:5m*300

3、mm*300mm11反力梁————次梁:7m*300**300mm32油压千斤顶QF-3201台上海——3高压电动油泵——1套上海——4电子百分表0,50mm2台————5桩基完整性动测分析仪KON-PIT1台北京八、检测方法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1)、试验加载装置本次试验采用堆载法。由主梁、次梁和支座组成堆载平台,上面均匀堆放水泥块作配重,构成加载反力系统(详见示意图),反力系统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204吨,加载采用一个320T油压千斤顶,通过电动油泵驱动加载,千斤顶中心与试桩中心重合。3图1静载荷试验示意图(2)沉降观测装置:试验用千斤顶、电动油泵、高压油管的容许压力

4、分别大于最大加载时压力的1.2倍。试桩的沉降变形,通过对称布置于桩头的量程为50mm两块百分表测量。所有百分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具有一定刚度。基准桩中心与试桩中心的距离不小于桩径4倍,基准桩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的距离不小于桩径4倍。(3)最大加载量及加载分级:加荷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每级荷载下沉量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每级加载为设计承载力特征值2倍为1700kN荷载的1/10,共分10级,第一级荷载为单级荷载的2倍为340kN.(4)、沉降观测1)试验标准:严格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执行。2)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逐

5、级加载,加载分级详见各桩数据汇总表。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读数时间为每级加载后4按5,15,30,45,60min的时间间隔读数,直至变形达到稳定标准或满足中止加载条件时为止。3)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a、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b、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c、已达到最大加载量。(5)、单桩承载力的确定绘制Q-s、s-lgt曲线:a、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b、根据沉降量确定极限承载

6、力:对于缓变型Q-s曲线一般宜取s=40对应的荷载。c、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部弯曲的前一级荷载。2、低应变检测(1)、检测流程检测严格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执行。被检测桩均凿去浮浆及破损部分,露出新鲜密实的混凝土;每根桩布置3,4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采集的信号数均大于3个,选择其中三条记录合成一条完整曲线。现场检测示意图如图1。5手锤击打基桩动测仪信号输入参数设定数据处理结果输出桩图打印机电脑1基桩反射波法现场检测示意图(2)、判定标准波速计算图2纵波波速计算示意图由图2可知,C=2L/Δt

7、或c,2L,,f式中c——桩身材料的一维应力波纵波波速(m/s),简称波速;L——测点下桩的长度(m);Δt——桩底反射波峰值与入射波峰值的时刻差(s);Δf——幅值谱上完整桩相邻峰值间的频率差(Hz);6被检工程的桩身材料平均波速值为5根以上完整桩的波速平均cm值。(1)完整性类别划分:按桩身的完整性及应力波速值进行综合评定,一般可分?、?、?、?四类。?类桩:桩身结构没有缺陷的桩,其桩身质量评价为完整,满足设计要求;?类桩:桩身结构有轻微缺陷的桩,其桩身质量评价为基本完整,该类桩基本满足设计要求,轻微缺陷不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