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 封面

学年论文 封面

ID:38584066

大小:7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5

学年论文 封面_第1页
学年论文 封面_第2页
学年论文 封面_第3页
学年论文 封面_第4页
学年论文 封面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年论文 封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科技学院学年论文题目读《国富论》有感院(系)公司管理学院专业班级会计11-03学生姓名曾勇学号2011443474指导老师罗剑成绩:指导教师评语:年月日《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撰写而成。《国富论》系统的阐述了经济自由理论及政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是一部划时代的巨作,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起源,是研究西方经济的必读之书。作为会计专业的一名大一学生,完成学业后定会与经济学长期打交道,怀着对西方经济思想的研究的心态,我拜读了这部史诗巨作,

2、对本书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说说我对本书作者亚当.斯密的初略了解,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经济学家,但事实上亚当斯密首先是一位悲天悯人的道德哲学家,其次才是大家所熟识的观察力过人、分析力深刻的经济学家。他对人性的认识是全面深刻的,他对人性的看法是双重的,在经济学中,亚当斯密侧重说明人的利己性;在伦理学中,亚当斯密则侧重说明人的利他性。只有把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真实得多人性。我们只有冲利己性和利他性两个方面理解亚当斯密,才能真正的认识亚当斯密。下面我讲解一下《国富论》的主要内容:全书

3、分为5篇,亚当斯密在《导论及全书设计》中说道,“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存、和使用。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第四篇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讨论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

4、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亚当斯密在论述所有问题时,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亚当斯密在全书中提出了以下观点: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力。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这是人性的一面,是一种自然现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2.劳动力增长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亚当斯密在书中第一篇第一章以制针业为例子,来说明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

5、的巨大改进。分工以及劳动的划分促进了专业化作业。而对专业化作业的追求导致了工厂制度的诞生。3.劳动价值论。在第一篇的第五章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来自于自己的劳动,绝大部分来自于他人的劳动。所以,一个人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量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亚当斯密否认了旧

6、农主义所谓土地是价值的重要来源的论点。4.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体系”中,讨论了两种经济制度(重商制度和重农制度)的原理和弊端。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自由放任。作者极力论述了无论根据重商主义还是其他原则,对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口实施限制都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为阻止进口或减少进口而设立的关税,则显然是破换贸易自由也有损于关税收入的。”他极力倡导自由贸易。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像个人与个人之间那样实行分工。他认为国家不应对商业(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加以任何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

7、的充分发展和繁荣。5.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亚当斯密主张限制国家干预经济。国家的职责应该是维护国家安全、环境的和平安全、个人公平竞争,并避免各种垄断。6.国家有支出就要有支出,收入主要来自赋税。亚当斯密否定了旧重商主义所谓国家应该储存大量金币的做法,也否定了国家靠经营专属于自己的公共资本或土地以获取收入的做法。他认为那样“看似对人民个人无损,但其实是对全社会造成了损害。”他主张为社会全体利益考虑,“不如拍卖王室领地,分配给人民。”而君主的收入则由人民提供其他收入来替代。就是说,“人民必须从自己的私有收

8、入中拿出一部分上缴君主或国家,以弥补公共收入。”7.赋税四原则:1公平2稳定3征收便利4遵守经济原则,避免妨碍人民经营和给人民增加更多负担。除了以上观点,我将着重讨论《国富论》第一篇对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商品在不同层次之间的分配顺序。第一章分工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源自人类“互通有无、五五交换、互相交易?的倾向。所谓的商品,就是用于交换并可满足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