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二 燕歌行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二 燕歌行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ID:38594452

大小:6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5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二 燕歌行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二 燕歌行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二 燕歌行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二 燕歌行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二 燕歌行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二 燕歌行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燕歌行一、诗人名片高適(约700~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安史之乱起,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守,他奔赴行走,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后任淮南节度使,任彭州刺史,迁蜀州,代宗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卒,谥忠。高適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也有一些反映时事及民生疾苦的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气骨琅然,多慷慨悲壮之音。二、诗词故事旗亭画壁唐代开元时代,王昌龄、高適、王之涣三人齐名,他们三人经常聚集在一起饮诵赋诗、郊游论文。一次,三人

2、在长安旗亭沽酌,观赏秋景,适逢一戏班子唱戏。王昌龄提议看戏班子唱谁的诗最多,王之涣补充道:“如果他们唱得很多,唱谁的,谁就在墙壁上画一道。”第一个歌女先唱,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另一个歌女唱的是高適的《塞上听吹笛》,接着又唱了王昌龄的《闺怨》。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戏班子里最漂亮的歌女,她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歌声悦耳动人,仿佛把人带到了那诗的意境中。听完,三人相视,大笑起来。三、文题背景《燕歌行》不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

3、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守珪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诗歌生动地展现了从慷慨应征、转战绝域到战败被围、短兵相接等一系列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并

4、借此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该诗共28句,描述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每四句一韵,共换七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共分四层,各层的节奏、押韵情况如下:第一层:出师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第二层:战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战士/军前/半

5、/死生,美人/帐下/犹/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第三层:被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第四层:死斗的结局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清人宋宗元说高適《燕歌行》中的“沉痛语不堪多读”。除第一层宜读得雄壮有力外,以下各层均有“沉痛”语,如“战士……

6、犹歌舞”、“铁衣……少妇……空回首”等诗句,表现了边塞兵士的凄情惨状。读来,语调宜格外沉痛。二、悟读,诗情画境是什么地方,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是什么地方,有无数将士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一边是歌舞场,一边是生死地。谁该谴责,谁该叹息?死生只一瞬间,生命之宝贵,究竟是追求欢乐,还是拼死卫国?是与非,对与错,历史自有评判,公道自在人心!三、品读,鉴赏评析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用了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2.“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7、”一句中景色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本诗句写了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的景象,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3.《燕歌行》第三层写士兵痛苦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与诗歌的主旨有着怎样的联系?答案 第三层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困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写征夫想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摇那可度”的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沦”!

8、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这是深化主题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