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物理复习提纲北师

八年级下物理复习提纲北师

ID:38612637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6

八年级下物理复习提纲北师_第1页
八年级下物理复习提纲北师_第2页
八年级下物理复习提纲北师_第3页
八年级下物理复习提纲北师_第4页
八年级下物理复习提纲北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物理复习提纲北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主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光心:薄透镜的中心点叫做透镜的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这些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凹透镜的焦距。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

2、或发散)作用越明显。3、透镜的分辨方法(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二、凸透镜成像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3、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1倍焦距。5、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3、三、生活中的透镜1、幻灯机与投影仪:幻灯片或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屏幕的距离为像距。原理: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屏幕上要成正立的像,幻灯片必须倒放。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应当使凸透镜与幻灯片或投影片的距离减小,同时使屏幕远离透镜,即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景物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为像距。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应减小物距、加大像距

4、,即照相机离景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3、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4、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四、眼睛和眼镜1、眼睛:眼睛相当于照相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眼睛中的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

5、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屏幕。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眼睛通过睫状肌来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晶状体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cm.。2、近视眼: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配载用凹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可以得到矫正。3、远视眼: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配载用凸透镜制作的远视眼镜(老花镜)可以得到矫正。4、眼镜的度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凸透镜的度数是正的。凸透镜越厚,焦距就小,

6、度数就越大。凹透镜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度数=100/f(f为焦距,单位:米)第七章运动和力一、力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2、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在手中两个较小的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4、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

7、到静止,运动方向改变、运动快慢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二、力的测量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2、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或者说,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跟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3、测力计的使用(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

8、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