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德式建筑的研究论文

关于青岛德式建筑的研究论文

ID:38641969

大小:74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6

关于青岛德式建筑的研究论文_第1页
关于青岛德式建筑的研究论文_第2页
关于青岛德式建筑的研究论文_第3页
关于青岛德式建筑的研究论文_第4页
关于青岛德式建筑的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青岛德式建筑的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青岛德式建筑的研究论文小组成员:于旻、刘人溢、孙铭真(初二.5班)指导老师:历史崔老师简要背景说明:德国侵略青岛时留下很多建筑,比如:八大关、德式监狱等,我们对它们非常感兴趣,所以想研究一下和这些德式建筑有关的历史故事和建筑风格。课题的目的与意义:研究这个课题,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有关自己家乡的人文历史,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对德国建筑有更多的了解。课题的可行性分析:我们都对德国建筑感兴趣,有能力解决一切问题。人力、物力、时间、财力方面均没有不利条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施步骤:第1-2周:确立课题第3-4周:制定

2、方案,制作开题课件,开开题论证会第5周:搜集有关德国建筑风格的资料第6周:搜集有关德国建筑的历史第7-8周:参观有代表性的德国建筑,并进行实地考察。第9周: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第10周:制作课件,成果展示任务分工:制作课件:刘人溢档案管理:孙铭真记录活动过程:全小组成员摄影:于旻预期成果:调查报告表现形式:文字、课件下面是我们的研究成果:青岛是一个近代殖民时期形成的城市,城区中留下了大量德、日和国民政府时期的建筑。此次重拍老照片力争在拍摄位置、角度、构图等方面与老照片保持一致,并对主建筑和周边的建筑进行简要介绍。国际俱乐部际俱乐部由德国建筑师库尔

3、特·罗克格设计,建于1910年,主要为德国军政官员服务。随着会员增加,1926年对原建筑扩建,1938年日本再次占领青岛,国际俱乐部迁到迎宾馆,此处被征为军用由日本人经营和管理,主要接待德、意、日等轴心国在青人员,抗战胜利后,国际俱乐部又迁回,1950年改为中苏友好馆,中苏关系恶化后,这里作为市科协和科技馆,此老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此照片拍摄于20世纪20新照片的拍摄位置在中山路、兰山路口,从两张相距近90年的照片对比来看还是有些变化的。1、大门处盖了一门房。2、二楼的大阳台和西面的走廊封闭了。3、门外增加了地下增加了地下过街通道。4、主建筑的烟

4、囱加高了。德华银行在太平路、青岛路口,有一栋青岛人非常熟悉的建筑,“老青岛”曾叫它“黑楼”或者“黑洋楼,这就是德华银行。1899年有德意志中央银行等14家大银行联合组成了德华银行,总行在上海,青岛分行营业楼于1901年落成营业。它好像一个精致的大钱柜,西、南的外廊是它的收钱口,东北两面不加外廊是怕钱漏出,现在为一民居,老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是青岛市历史优秀历史建筑。照片拍摄于1901年新照片的拍摄位置是在太平路、青岛路路口,靠南侧的人行道上,两张照片的视角稍有差别。从两张相距100多年的照片对比来看,变化还是很大的。1、西、南面的外廊已封闭。2、

5、西、南面的大门也封堵。3、原建筑周围没有树。欧洲人监狱常州路25号的“欧人监狱”始建于1900年,是一片以古堡式建筑为主体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作为一座典型的19世纪德国古堡式建筑,“欧人监狱”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殖民监狱,在德国本土也很难看到这样的建筑了,如此完整的一座监狱得以保留,在中国监狱近代史上是惟一的,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德国出兵侵占青岛之后,于1900年在常州路25号修筑了这座监狱。由于,当时德国人在青岛修筑了“两大监狱”,青岛市李村的关押中国人,这里的关押外籍人,所以被称为欧人监狱。2006年6月,青岛德国监狱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

6、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黄县路远眺总督府官邸---现在的迎宾馆这是一张德占时期发行的明信片,照片拍摄于总督府官邸落成后的1908年前后。从这张照片来看,迎宾馆周边除信号山顶的1、2个建筑外,没有任何建筑,下方的桥位于黄县路,至今还在。拍摄于1908年的迎宾馆新张照片时拍摄于2008年底,拍摄位置在黄县路的桥下。经过100年的风雨沧桑,迎宾馆周围已开辟了N条街道,陆续建了N多住宅和别墅,新照片中只能看到迎宾馆的屋顶,唯一没变的是迎宾馆和这座古老的桥,原照片中的河变成现在的小溪,水到是满清澈的。青岛医学院学生公寓总督府野

7、战医院始建于1899年,1905年全部完工,医院共投资198万马克,占地6.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82平方米。下面这张就是拍于1907年的总督府医院门诊楼,1990年代拆除,原址建了新的门诊大楼;照片右侧二层的白色建筑就是办公楼,后拆除建了学生公寓。右侧远处的山就是信号山,山根下的那条路就是现在的龙山路。总督府野战医院·1907年。大窑沟------华人本土商业的发源地老照片摄于20世纪20年代这张照片大约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它记录了当时的山东路(现中山路)北端———大窑沟的一个场景。从老照片上看,此时的大窑沟已经“徒有虚名”,世纪初的

8、座座砖瓦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华人本土商业的发展和日资商业的崛起。“大窑沟“地处小港附近,从小港卸下的货物,相当大的部分要途经大窑沟运到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