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三大论战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从晚清三大论战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ID:38650793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7

从晚清三大论战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_第1页
从晚清三大论战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_第2页
从晚清三大论战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_第3页
从晚清三大论战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_第4页
从晚清三大论战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晚清三大论战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晚清三大论战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札记               11历本11105214101陈慧珊              最近,读了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让我受益匪浅。陈旭麓先生把历史与论述有机结合,通过对精炼的史实分析,以阐明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规律,并用生动的文笔表达了出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从书中看到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的社会。而且中国近代社会的新旧嬗变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通过其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

2、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陈旭麓先生描写的晚清的三大论战即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革命派与立宪派之间的论战,这就是上述观点很好的体现。1840年6月,随着鸦片战争的打响,英国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的船坚炮利让闭关造成的虚骄与懵懂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他们之前对“夷人”的见识与事实之间的距离。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则将沉重的震撼也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

3、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带来的割地赔款、通商口岸的开放等使清政府受到严重的打击,中国近代社会则开始不断地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发生变化。在这期间,洋务派开始产生兴起。而事实上,在今日被称为洋务派首领的曾国藩和奕本来与官僚士大夫群中的其他人一样鄙夷西方人,并相信天朝的挞伐可以驱赶逆夷。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在被迫与西方人周旋交际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地从对手的身上感触到另一个世界的一部分,获得了中国传统历史经验中所没有的新知识,思想因之也发生变化。文中陈旭麓先生讲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

4、多次痛詈英夷“性同犬羊”。对于一个没有目见西方人的士大夫来说,这种骂词,一半来自历史,一半来自途说。然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他由于阅历和观察,却颇知西人亦有“素重信义”的一面。这并没有消解他对西方人的疑虑和制夷意识,然而其见识却因此而明达得近乎事理了。在当时的中国人当中,明乎中西事理的人并不多,这样他们与恪守传统的顽固派之间就不能不出现区别和分歧。于是,19世纪60年代,兴起了以“中体西用”为原则的自强求富以御敌的洋务派引导的洋务运动。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这四个主要的新式军

5、事企业的建立,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机器也由此而进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与此同时,聚集于这些企业中的成千成百雇佣工人也带来了近代中国新的社会力量。而在军事企业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也开始出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除了工业上的发展,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京师同文馆的建立为近代培育了一批外语翻译人才,将西方文化能够更多地带入中国,让新的观念产生重要影响。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翻译、出版、科

6、技、学堂、留学生为内容的近代文化事业都是中西文化结合所产生的有益结果。虽然洋务派倡导的是“西用”依附于“中体”,传统社会中守护夷夏大防的人们仍然容不下每一件具有创置意义的举措设施。两者之间不仅有论辩,而且有忿争。比较大的有三次。即1886年,奕奏请在同文馆内增设天算馆,招收30岁以下的正途仕人。顽固派认为这乃是要把正途子弟拖入洋务,影响名教的一脉相传。以大学士倭仁代的守旧者真诚地相信中国的礼义具有战无不胜的力量,通过礼义和权谋,人心和技艺的对比,使西学在传统文化的光环之中显得格外鄙陋和渺小。其次关

7、于设厂造船和海防问题,顽固派认为连年造船靡费太重而并无实用。而,关于修建铁路,愚昧守旧的顽固派则认为因为外夷以谋利为主,中国以养民为主,所以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在义与利的对立之中显示农业社会对工业社会的排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洋务派所创立的这些东西都是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对立物,虽然其不断受到封建顽固派的阻挠,而且本身力量有限,但其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迈出了近代化的一小步。从鸦片战争起,日本人就满心忧虑地注视着中国的遭遇,19世纪50年代起,美国东印度舰

8、队的炮口强迫开口让日本人开始自强。这对于中国来说,则意味着后起的东方资本主义踏着先行的西方资本主义的脚印,汹汹地破门而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中国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深重的灾难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用武器打破了洋务运动补苴罅漏的惨淡经营。中国社会开始自我反思,而这一时期维新派则在政治思想、社会意识上起了重要作用。《易》曰:“穷则变。”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