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ID:38703959

大小:19.9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7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_第1页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_第2页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_第3页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_第4页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提要:  唯识宗的依据经典  胜义谛相品  无自性相品  分别瑜伽品  地波罗密多品  如来成所作事品  一、一切种子心识  二、诸法唯识  三、三性三无性  四、五姓各别,无姓不能成佛  五、一乘方便,三乘真实  唯识宗的依据经典有六部,其中最重要者当推《解深密经》,在唯识学创立过程中,许多重要理论都渊源于此,是学习唯识宗必读的经典。  《解深密经》在印度的梵本有广略二种:一、广本,有十万颂;二、略本,有一千五百颂(见圆测《解深密经疏》卷二)。汉地但传略本,先后有四译:  一、刘宋元嘉年中,求那跋陀罗(功德贤)在润洲江宁(今镇江)东安寺译出。一名《

2、相续解脱经》有一至二卷,相当唐译《解深密经》后二品;一名《第一义五相略集经》(见嘉祥大师《法华玄论),此经已散失了,从经题看,当为唐本《胜义谛相品》的异译,因为第一义是胜义谛:五相,《瑜伽师地论》所引《解深密经》,在辨胜义谛相中正由五相说明(见《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  二、北魏武帝延昌年间,菩提流支在嵩山少林寺,译名《深密解脱经》,有五卷,分十一品,为唐本全经的异译,唐本《胜义谛相品》的四段,在此分为四品,所以唐译本八品,在此则为十一品。  三、南朝陈文帝天嘉二年,拘那陀罗(真谛)在梁安郡(今广东惠阳一带),建造寺,译名《解节经》,有一卷四品,相当唐译《胜义谛相品》。  

3、四、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三藏在西京弘福寺,译名《解深密经》,有五卷八品。是四译中,最为完善的本子。  本经的内容主要由序分(教起因缘)和圣教正说的二大部分组成(见圆测《解深密经疏》卷二)。  序分为序品,本经但有通序(证信序),叙述闻、时、主、处、众、五事(依亲光《佛地经论》判)。教主说经时,住光曜无比的七宝宫殿,法会特别庄严,具十八种圆满,佛身有二十一种功德。以大悲心,普为发趣一切乘众,其中有具足十三种功德的声闻和具足十大功德的大菩萨,更得观自在、曼殊室利等极位菩萨为当机者,益显法会之隆重。  圣教正说分共有七品。初四品(胜义谛相品、心意识相品、一切法相品、无自性相品)明所

4、观境;次二品(分别瑜伽品、地波罗密多品)辨能观行;后一品(如来成所作事品)显所得果。  胜义谛相品;辨胜义谛相。全品分四段说明:第一段由解甚深密意菩萨解答如理请问菩萨所提出的胜义谛无二离言的道理。第二段佛陀正式为法涌菩萨说:胜义谛是圣者内自所证、无相所行、不可言说、绝诸表示、绝诸诤论,不是凡夫众生所能寻思的。第三段佛陀为善清净慧等说胜义谛与诸行相是非一非异的关系。第四段佛陀为善现(须菩提)等说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的平等相。  心意识相品:由广慧菩萨请问心意识秘密善巧道理。世尊在此宣说了第八识甚深大法。此识名一切种子心识,往来于五趣四生之中,投胎受报,执受根身、种子:又名阿陀那识

5、,随逐执持根身;又名阿赖耶识,与根身共安危故;又名为心,能积集滋长色声香味触,有情由此识作为根本依止,前六识随缘显现,前五识现行必有分别意识与之俱转。这是依止法住智建立心意识秘密善巧。如果能透过诸识差别,不见诸识别相,则名心意识胜义谛善巧。  一切法相品;由德本菩萨请问于诸法相善巧道理,世尊宣说三相:一者偏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偏计所执相是假名安立自性差别,乃至所有言说,如眩翳人眼中所有眩翳过患;依他起相是一切依因待缘所生自性,如眩翳人眩翳众相;圆成实相是一切法平等真如,如净眼人所缘境界。又遍计所执相是无相法,依他起相是杂染相法,圆成实相是清净相法。菩萨如实了

6、知无相法,就能断灭杂染相法,证得清净相法,菩萨通达这些道理,就可以称为于诸法相善巧。  无自性相品;辨三无性(一、相无性,二、生无性,三、胜义无性)。全品由五大部分组成:一、菩萨请问分:由胜义生菩萨回顾世尊初转法轮时,曾说过蕴、处、界等自性差别的有性教,至般若会上又说诸法皆空无自性,以为前后矛盾,不知世尊依何密意说的?二、如来正释分:正显无性教的施设,用三无性显了解释一切法无性及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的道理。三无性依三性安立:依遍计执相立相无性,由相本无,但有假名言安立;依依他起相立生无性,由缘生法无自然性,又缘生非胜义为胜义无性;依圆成实立胜义无性,由胜义是无

7、我法性所显。由此所谓一切法无性,但无凡夫所执我法性及外道之自然性,非谓一切都无性也。又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是依相无性及胜义无性说的:由遍计所执相本无所有,而圆成实相法尔如是。又三无性中:为初发心有情说生无性,显缘起诸法无常无恒,从而相信因果,修习资量,为资量、加行位有情说相无性及胜义无性,使其于缘起因果不生遍计所执性,能正厌离,能正离欲,能正解脱,不起烦恼、业、生三种杂染。又依无性教释一乘义:由三乘有情都依三无性妙理而得解脱,所以世尊密意说言唯有一乘,非诸有情无声闻、缘觉、菩萨种姓的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