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自觉不道德企业-Ethical Breakdowns

无自觉不道德企业-Ethical Breakdowns

ID:38716141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无自觉不道德企业-Ethical Breakdowns_第1页
无自觉不道德企业-Ethical Breakdowns_第2页
无自觉不道德企业-Ethical Breakdowns_第3页
无自觉不道德企业-Ethical Breakdowns_第4页
资源描述:

《无自觉不道德企业-Ethical Breakdowns》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自觉企业绝大多数的经理人,都希望自己经营的事业,是合乎道德的,然而,公司贪腐的招考仍屡屡发生。其中一部分问题,当然得归咎于有些领导人是彻头彻尾的坏蛋,以至于上梁不正下梁歪。但这毕竟只是特例。我们认为,员工会曲解或者违反道德规范,更多原因在于,掌权者对不道德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还在无意中予以鼓励。下面这件不光彩的案例,就是典型由上而下的有意纵容,从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类弊案的所有特点。1970年代,福特小型车Pinto后方遭撞击时,有漏油爆炸起火之虞。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但知道二十多人因而伤亡后,公司才召回检修。其实,回顾这款车上市背后的决

2、策流程,会发现福特实在福斯汽车及其他小型车制造商激烈竞争下,仓促开始生产Pinto。早在量产前的碰撞测试中,工程师就发现邮箱破裂后的潜在危险。许多人都认为,这项决定证实福特的领导人冷血、贪婪、虚伪:简单来说,就是从没有道德。近年来,我们越来越了解认知偏差如何扭曲合乎道德的决策,因此,透过现代的角度,来观察福特领导人的决定,我们得到一个不同的结论。我们研判,应该没有任何Pinto的决策主管,会认为自己的选择不道德。为什么?显然他们觉得,这纯粹只是商业决策,与道德无关。道德不在计算公式中他们弹去大多数商学院课程标举为“理性”的方法,进行成本

3、收益分析,包括更改设计、可能的诉讼,甚至是人命,都表上金钱数字,看看支付诉讼费是不是比修补问题还省钱。这种有条不紊的流程,影响他们的观点与决定,而道德层面根本不在计算公式中。本文作者之一的安.坦柏伦塞与同事大卫.梅西克,率先以“道德褪色”称呼这种现象,这时不但道德因素的考量被排除仔仔,甚至还会增加无自觉的不道德行为。当时密切参与Pinto上市的福特执行副总裁李.艾特卡,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刚开始发现有钱仔危险的设计瑕疵时,有人向他报告吗?“见鬼,才没有。”在1977年《琼斯母亲》杂志的一篇报道中,引述某位母亲参与Pinto设计高阶主管的说

4、法。“不然那个人会被开除。安全性并不是当时福特的热门话题,对立来说更是禁忌。只要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单位Pinto时程,李就会叼着雪茄,看着窗外说,‘去看一下产品目标,然后回去工作’。”我父母不相信艾特卡或其他负责Pinto的主管,清楚自己是不道德的,或者是有意认可不熟的不道德行为。Pinto的案例可以仔细剖析当时福特的决策流程,并引用最新的行为道德理论加以诠释。我们相信,当年的行为模式,仍继续在组织中反复出现。福特主管在多项心理与组织因素诱导下,让注意力偏离问题的道德层面,而到了今天,主管还是受到同样力量的左右。然后,很少有领导人了解自己

5、的认知偏颇,因为制定的激励制度,可能会助长偏向负面的行为,并让人对它视而不见。只有理解这些影响后,领导人才能打造符合自己期许的有道德的组织。盲点1:目标欠周全我们再教学过程中,经常与业务主管打交道。他们最常抱怨的问题,就是自己的业务人员追求业绩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我们反问他们,给业务人员的诱因是什么,结果他们承认,奖励的标准其实是业绩,而不是利润。这里的教训很清楚:如果员工的行为不符合你的理想,不妨检讨一下,你鼓励他们做的是什么。就以1990年代施乐百魏利,公司主管为汽车技工设定的业绩目标,是每小时营收147美元,用意应该是提升修理

6、的速度。然而,员工为了达到目标,不是靠加快速度,而是溢收服务费,并“修理”没用的东西。施乐百当然不是特例。不管是会计、咨询、法律事务所,都因为面临提高收费时数的压力,也制定了类似不恰当的诱因。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员工会从事没必要而花费大的方案,伙食操弄特殊的报账方式。许多法律事务所察觉,设定目标可能导致一些不道德的收费手法,所以致力于提升收费透明度,希望鼓励诚实申报。当然,这要靠员工想是记录工作时间的配置,因而有些事务所好几百项活动一一编制代号。成效如何?要决定某项活动在这么多类别中该归为哪一项,还要准确指出耗时几分钟,免不了要花点时间推

7、敲:结果这件工作本身,也列入收费时数的项目。研究显示,任务的不确定性越高,员工越会不自觉的宽列这类推敲的时间。即使无意虚报时数,最后的结果还是溢收费用。原本为提升道德行为的设计,却产生相反的副作用。再看另一个案例,也是目标立意良好,却导致不道德的行为,成为引发近期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问题的核心,正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希望更多的人拥有自己的住宅。美国《商业周刊》编辑彼得.柯伊2008撰文指出:“如果要列出该为住宅热潮及泡沫化负责的人,这份冗长的名单中,应该加上克林顿总统。最近重新曝光的一份文件显示,克林顿政府为提高美国自有住宅率,几乎到

8、了不择手段的地步。除了倡导低到不能再低的首付款,并力促贷款机构,对财务与所得不稳定的首次购房者给予抵押贷款。现在可以清楚看出,贷款标准松弛造成需求增加,从而提升房价,后来更导致原先根本不应购房者的违约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