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中国现代慈善转型——兼论慈悲、宽容

宗教与中国现代慈善转型——兼论慈悲、宽容

ID:38749964

大小: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8

宗教与中国现代慈善转型——兼论慈悲、宽容_第1页
宗教与中国现代慈善转型——兼论慈悲、宽容_第2页
宗教与中国现代慈善转型——兼论慈悲、宽容_第3页
宗教与中国现代慈善转型——兼论慈悲、宽容_第4页
宗教与中国现代慈善转型——兼论慈悲、宽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宗教与中国现代慈善转型——兼论慈悲、宽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宗教与中国现代慈善转型——兼论慈悲、宽容、专业奉献及养成教育的价值[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2、 发布日期:2012-03-09 

3、王振耀  内容提要:慈善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慈善事业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进程中,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宗教与慈善的关系,从而促成宗教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拟从宗教与慈善的历史渊源、慈悲与宽容、宗教慈善事业与现代慈善福利服务事业的有机联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慈悲、宽容、专业奉献及养成教育的价值,并提出应该转变社会理念,促进现代

4、慈善与宗教的良性合作机制。  关键词:宗教现代慈善 宽容专业奉献养成教育   慈善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慈善事业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进程中,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宗教与慈善的关系,从而促成宗教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宗教与慈善的历史渊源    宗教与慈善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各大宗教,几乎无不为行善立论,并为善行善举的规范与推广进行多种论证,劝善几乎成了所有宗教的基本内容之一。  以中国社会相当熟悉的佛教为例,就提出慈悲、修善的理念,并提出因缘学说

5、,要求报众生之恩。在《大智度论》卷27中就指出:“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这里说的就是树立慈悲的理念,对社会取宽容态度,对众生慈爱,对贫困施救。《法华经》倡导:“大慈大悲,成无懈怠,恒求善事,利益一切”,更是要求将慈悲之心外化为各类救助行为。    我国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所供养的地藏王菩萨,其著名的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说的就是要用一种献身精神来积极行善;而其26宗教与中国现代慈善转型——兼论慈悲、宽容、专业奉献及养成教育的价

6、值[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7、 发布日期:2012-03-09 

8、王振耀  内容提要:慈善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慈善事业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进程中,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宗教与慈善的关系,从而促成宗教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拟从宗教与慈善的历史渊源、慈悲与宽容、宗教慈善事业与现代慈善福利服务事业的有机联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慈悲、宽容、专业奉献及养成教育的价值,并提出应该转变社会理念,促进现代慈善与宗教的良性合作机制。  关键词:宗教现代慈善 宽容专业奉献

9、养成教育   慈善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慈善事业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进程中,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宗教与慈善的关系,从而促成宗教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宗教与慈善的历史渊源    宗教与慈善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各大宗教,几乎无不为行善立论,并为善行善举的规范与推广进行多种论证,劝善几乎成了所有宗教的基本内容之一。  以中国社会相当熟悉的佛教为例,就提出慈悲、修善的理念,并提出因缘学说,要求报众生之恩。在《大智度论》卷27中就指出:“大慈与一切众生

10、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这里说的就是树立慈悲的理念,对社会取宽容态度,对众生慈爱,对贫困施救。《法华经》倡导:“大慈大悲,成无懈怠,恒求善事,利益一切”,更是要求将慈悲之心外化为各类救助行为。    我国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所供养的地藏王菩萨,其著名的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说的就是要用一种献身精神来积极行善;而其26宗教与中国现代慈善转型——兼论慈悲、宽容、专业奉献及养成教育的价值[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11、 发布日期:2012-03-09 

12、

13、王振耀  内容提要:慈善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慈善事业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进程中,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宗教与慈善的关系,从而促成宗教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拟从宗教与慈善的历史渊源、慈悲与宽容、宗教慈善事业与现代慈善福利服务事业的有机联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慈悲、宽容、专业奉献及养成教育的价值,并提出应该转变社会理念,促进现代慈善与宗教的良性合作机制。  关键词:宗教现代慈善 宽容专业奉献养成教育   慈善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慈善事业向

14、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进程中,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宗教与慈善的关系,从而促成宗教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宗教与慈善的历史渊源    宗教与慈善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各大宗教,几乎无不为行善立论,并为善行善举的规范与推广进行多种论证,劝善几乎成了所有宗教的基本内容之一。  以中国社会相当熟悉的佛教为例,就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