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过滤脱水技术说明

污泥过滤脱水技术说明

ID:38804501

大小:15.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9

污泥过滤脱水技术说明_第1页
污泥过滤脱水技术说明_第2页
污泥过滤脱水技术说明_第3页
污泥过滤脱水技术说明_第4页
污泥过滤脱水技术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污泥过滤脱水技术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污泥过滤脱水技术说明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2.掌握用布氏漏斗试验选择混凝剂;3.掌握确定污泥的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二、实验原理污泥比阻是表示污泥过滤特性的综合性指标,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重量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过滤时在单位过滤面积上的阻力。求此值的作用是比较不同的污泥(或同一种污泥加入不同量的混剂后)的过滤性能。污泥比阻愈大,过滤性能愈差。过滤时滤液体积V(ml)与推动力P(过滤时的压强降g/(cm2),过滤面积F(cm2),过滤时间t(s)成正比,而与过滤阻力R(cm?S2/ml),滤液粘度μ(g/cm2?s)成反比。(1)过滤阻力包括

2、滤渣阻力Rc和过滤隔层阻力Rg构成。而阻力R随滤渣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大,过滤速度则减少。因此将(1)式改写成微分形式:(2)由于Rg比Rc相对说较小,为简化计算,姑且忽略不计。(3)式中:α′:单位体积污泥的比阻。δ:滤渣厚度C′:获得单位体积滤液所得的滤渣体积。如以滤渣干重代替滤渣体积,单位重量污泥的比阻代替单位体积污泥的比阻,则(3)式可改写为:(4)式中:α:污泥比阻,在CGS制中,其量纲为(s2/g),在工程单位制中其量纲为(cm/g)。在定压下,在积分界线由)到t及O到V内对(4)式积分,可得:(5)式(5)说明在定压下过滤,t/V与V成直线关系,其斜

3、率为:(6)          因此,为求得污泥比阻,需要在实验条件下求出b及C。b的求法可在定压下(真空度保持不变)通过测定一系列的t~V数据,用图解法求得。C的求法:根据所设定义:滤饼干重(g/ml)滤液(7)式中:Q0:污泥量,ml;Qy:滤液量,ml;Cd:滤饼固体浓度,g/ml根据液体平衡,有下式成立:Q0=Qy+Qd根据固体平衡,有下式成立:Q0C0=QyCy+QdCd式中:C0:污泥固体浓度,g/mlCy:滤液固体浓度,g/mlQd:滤饼量,ml。可得: 代入(7)式,简化后得:(8)上述求C值的方法,必须量测滤饼的厚度方可求得:但在实验过程中量

4、测滤饼厚度是很困难的,且不易量准,故改用测滤饼含水比的方法,求C值: 滤饼干量(g/ml)滤液式中:C:100g污泥中的干污泥量;C′:100g滤饼中的干污泥量。例如污泥含水比97.7%,滤饼含水率为80% 一般认为比阻在109~1010S2/g的污泥算作难过滤的污泥,比阻在(0.5~0.9)×109S2/g的污泥算作中等,比阻小于0.4×109S2/g的污泥容易过滤。投加混凝剂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使污泥的比阻减小。对于无机混凝剂如FeCl3?Al2(SO4)3等投加量,一般为污泥干重的5~10%高分子混凝剂如聚丙烯酰胺,碱式氯化铝等,投加量一般为干污泥重

5、的1%”三、实验设备   污泥比阻测试仪器一套以及相应的污泥浓度测试仪器等。四、实验步骤1.测定污泥的含水率,求出其固体浓度C0;2.配制FeCl3(10g/l)和Al2(SO4)3(10g/l)混凝剂;3.加入FeCl3混凝剂调节污泥(每组加一种混凝剂量),加量分别为干污泥重的0%(不加混凝剂)2%,4%,6%,8%,10%。4.在布氏漏斗上(直径65~80mm)放置滤纸,用水润湿,贴紧周底。5.开动真空泵,调节真空压力,大约比实验压力小1/3(实验时真空压力采用266mmHg或532mmHg)关掉真空泵。6.加入100ml需实验的污泥于布氏漏斗中,开动真空

6、泵,调节真空压力至实验压力;达到此压力后,开始起动秒表,并记下开始时计量管内的滤液V0。7.间隔一定时间(开始过滤时可每隔10或15秒,滤速减慢后可隔30或60秒)记下计量管内相应的滤液量。8.一直过滤至真空破坏,如真空长时间不破坏,则过滤20分钟后即可停止。9.关闭阀门取下滤饼放入称量瓶内烘干称重。10.称重后的滤饼于105℃的烘柜内烘干称重。11.计算出滤饼的含水比,求出单位体积滤液的固体量C;12.另取加Al2(SO4)3混凝剂的污泥(每组的加量与FeCl3相同)及不加混凝剂的污泥,按实验步骤2~11分别进行实验。试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污泥中加混

7、凝剂后应充分混合;2.在整个过滤过程中,真空度应始终保持一致。3.实验时,抽真空装置的各个接头处不应漏气。五、整理实验结果1.测定并记录实验基本参数:2.将布氏漏斗实验所得数据按表1记录并计算。3.以t/V为纵坐标,V为横坐标作图,求b。4.根据原污泥的含水率及滤饼的含水率求出C。5.列表计算比阻值(表2比阻值计算表)6.以比阻为纵坐标混凝剂投加量为横坐标作图求出最佳投加量。六、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