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34 T 459-2004梨二叉蚜测报调查规范

DB 34 T 459-2004梨二叉蚜测报调查规范

ID:38886792

大小:156.9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0

DB 34   T 459-2004梨二叉蚜测报调查规范_第1页
DB 34   T 459-2004梨二叉蚜测报调查规范_第2页
DB 34   T 459-2004梨二叉蚜测报调查规范_第3页
DB 34   T 459-2004梨二叉蚜测报调查规范_第4页
DB 34   T 459-2004梨二叉蚜测报调查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DB 34 T 459-2004梨二叉蚜测报调查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459-2004梨二叉蚜测报调查规范Rulesforthe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fPearaphid[Schizaphispiricola(Matssumura)]2004-09-10发布2004-09-1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Ⅱ1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调查内容和方法…………………………………………………………

2、…………………14测报资料的统计……………………………………………………………………………35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报………………………………………………………………………3附录(梨二叉蚜模式报表)………………………………………………………………4前言本标准编写按标准化工作导则进行。是根据砀山县植保站、萧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开展梨黑星病测报调查的实践和近年梨黑星病的科研成果,结合安徽省梨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参考外省的测报调查方法而制定的。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植保总站、砀山县植保站、萧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学良、刘洁、夏风、王向阳、黄娟、刘家成、

3、李时轩。本标准2004年09月10日首次发布。梨二叉蚜测报调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梨二叉蚜测报调查时间、方法、内容,测报资料的统计、收集和汇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梨二叉蚜的测报调查。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幼果园、盛果园、老果园分别指树龄在10年以下、10年~40年之间和40年以上的梨园。2.2有卵芽率调查有卵芽数占调查总芽数的比例。2.3有蚜枝(叶)率调查有蚜枝(叶)数占调查总枝(叶)的比例。2.4卷叶率调查受二叉蚜为害造成的卷叶数占调查总叶数的比例。3调查内容和方法3.1越冬卵基数调查于上年12月下旬,根据当地梨树品种、栽培年限等,分类普查10块~15块梨园

4、,每块梨园调查2株,每株随机抽查200个芽腋,用10倍放大镜调查,记载有卵芽数和越冬卵量,统计有卵芽率,折算百芽卵量。将结果记入表1。表1越冬卵基数调查表调查代表面积梨树调查芽越冬卵有卵芽百芽卵地点树龄备注2日期(667m)品种数(个)量(粒)率(%)量(粒)3.2春季系统调查于梨树花芽萌动时开始,至为害结束时(5月下旬)止,每5天调查一次,取每侯的中间日,即每旬逢3日、8日调查。选有代表性的幼果园、盛果期果园和老果园各一块,每块2园面积在667m以上,每块园在靠近边缘和中间部位各固定一株梨树,每株树按东、南、西、北、中各标定好5个短枝,共25枝,每枝只有一个芽,每次均调查固定枝上芽

5、;落花10天后,每个枝条只调查基部、中部、梢部三张叶片,一株梨树共调查75片叶。记载有蚜枝(叶)数、有翅蚜量、无翅蚜量、卷叶数,统计有蚜枝(叶)率、卷叶率,折算百枝(叶)有翅蚜量、无翅蚜量,将调查结果记入表2。表2春季梨二叉蚜系统调查记载表梨树有蚜枝百枝(叶)虫量(头)调查果园百枝(叶)卷叶备生育(叶)率日期类型蚜量(粒)有翅无翅合计率(%)注期(%)幼果园盛果园老果园平均3.3普查3.3.1春季普查春季大面积防治以前,系统调查田蚜量迅速上升时,普查有代表性的梨园10块~15块,每块调查2株,方法同系统调查,结果记入表3。表3春季梨二叉蚜普查记载表田块有蚜枝百枝(叶)蚜量(头)调查调

6、查梨树调查枝有蚜枝卷叶面积树龄(叶)率备注日期地点品种(叶)数(叶)数有翅无翅合计率(%)2(667m)(%)3.3.2秋季普查秋季于10月上中旬调查,同一地点每年秋季调查时间应相对固定,调查方法亦同系统调查,结果记入表4。表4秋季梨二叉蚜普查记载表田块百叶蚜量(头)调查调查梨树调查有蚜有蚜叶面积树龄备注日期地点品种叶数叶数率(%)有翅无翅合计2(667m)4测报资料的统计4.1发生期确定用三块系统调查梨园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春季梨二叉蚜的发生消长,五天一次的调查数据用“DPS数据处理软件”提供的插值处理校正成每天一次的数据。梨二叉蚜发生危害始期、末期,分别指百叶蚜量上升和下降至防治

7、指标(百叶蚜量200头)的日期,始期与末期之间的天数为梨二叉蚜发生危害天数,发生危害期内,百叶蚜量最高的日期为梨二叉蚜发生危害高峰期。4.2发生量的表示及发生程度的划分标准越冬卵量用平均百芽卵量表示,春季发生量用发生危害高峰日平均百枝(叶)蚜量和平均最高卷叶率表示,秋季发生量用平均百叶蚜量表示。发生程度以春季发生危害高峰日平均百叶蚜量和平均最高卷叶率为指标划分成五级。分级标准见表5。5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报5.1测报资料收集实施梨二叉蚜预测预报,需收集下列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