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_率失真函数的计算(1)

实验3_率失真函数的计算(1)

ID:38919085

大小:125.5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21

实验3_率失真函数的计算(1)_第1页
实验3_率失真函数的计算(1)_第2页
实验3_率失真函数的计算(1)_第3页
实验3_率失真函数的计算(1)_第4页
实验3_率失真函数的计算(1)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3_率失真函数的计算(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论与编码实验3率失真函数计算的程序设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班级:电信1105班姓名:学号:140411072一、实验问题假定一个DMS的信源符号集为Au={1,2,...,r},其概率分布为p(u);信宿符号集为Av={1,2,....,s}。而失真侧度矩阵为一个r´s维矩阵D=[dij]。利用Matlab画出率失真函数R(d)的曲线图。二、预备知识预备知识:信息论第二章的熵是针对不失真的情况,而在实际应用中只需要保留信息的主要特征即可,信号允许一定程度的失真,而率失真理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2、在实际问题中,信号有一定的失真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当失真大于某个限度是,信号将会被严重损害,为此引入了失真函数d的概念。三、实验目的1.了解率失真函数性质、意义。2.掌握简单的率失真函数计算方法;3.掌握使用Matlab实现一般率失真函数的计算方法;4.掌握Matlab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四、实验要求1.提前预习实验,认真阅读实验原理。2.认真高效的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指导老师的管理。五、实验内容1.从理论上计算r=s=2。p(u=1)=p,p(u=2)=1-p;d=[0,

3、1;1,0]的率失真函数R(d)。2.对一般性的DMS信源,计算率失真函数R(d)的理论公式进行推导。1.找出比较合适的方程求解方法。2.使用编制Matlab编制程序求解一般的率失真函数R(d)。3.给定r=s=2。p(u=1)=0.4,p=(u=2)=0.6;d=[0,1;1,0],测试程序,即比较程序运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4.改变参数,画出函数图。5.显示在计算精度为0.000001以及运行计算的配置(CPU型号、CPU的频率、内存的)的条件下,系统循环次数、累计计算时间、平均每次循环所用时间等

4、。六、实验原理1.R(d(S))的表示方法计算dmin和dmax是很容易的。;。当d³dmax时,R(d)=0。当dmin£d£dmax时,R(d)=min{I(U;V):E(d)=d}。在数学上,就是在约束条件:(1)(2)的约束下求平均无信息量的条件极小值。为此引入待定常数S和mu(u=1,2,...,r),并作辅助函数(3)其中由得,为方便引入参数,则有(4)显然(4)提供r´s个方程,(2)提供r个方程,而(1)提供1各方程,共rs+r+1个方程;而有r´s个未知数p(v

5、u)、r个未知数lu

6、及未知数S,共rs+r+1未知数,显然可以求解。为方便起见,我们保留S作为参数。这样得到:(5)(6)(7)(8)很容易得到,即S是率是失真函数的导数。当S®-¥时,d(S)®dmin;参量S是d的递增函数,当d从dmin到dmax逐渐增大时,S将随d增大而增大,当d=dmax时,S达到最大值Smax<0。对Smax的求解较麻烦,必须解非线性方程。为了简单我们不求Smax。如果r=s,即信源和信宿的符号集相同,则很容易通过(6)式求得lu,进而通过(5)式求得p(v)。从而通过(7)(8)式划出率失真

7、函数曲线。2.R(d(S))的迭代计算但一般情况下,r¹s,则只能通过(6)先求得p(v),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方程。下面介绍R(d(S))的迭代方法计算方法和公式。首先假设p(v)固定,与信道传递概率p(v

8、u)无关,则求极值得:(9)再假定p(v

9、u)不变,而把p(v)当成变量,则求极值得:(10)具体算法为:选择绝对值相当大的负数S1。选定起始传递概率p(1)(v

10、u)=1/rs。通过(10)式求得P(1)(v),再通过(9)式求得p(2)(v

11、u)。如此重复直到与D(S1)(n+1)相差较小;并

12、且。与R(S1)(n+1)相差较小再选择较大的S2直到Smax逼近于零为止。这样就可以画出R(d)曲线.七、实验代码function[R,delta]=R_delta(Pu,D)[r,s]=size(D);eps=0.000001;delta_min=0;fori=1:rdelta_min=delta_min+Pu(i)*min(D(i,:));enddelta_max=zeros(1,s);forj=1:sfori=1:rdelta_max(j)=delta_max(j)+Pu(i)*D(i,j);

13、endenddelta_max=min(delta_max);R=[];delta=[];P=ones(r,s);P=P/s;SS=100:-0.1:-100;SS=-exp(SS);forS=SSPv=Pu*P;Ed0=sum(Pu*(P.*D));Rs0=0;foru=1:rforv=1:sifP(u,v)~=0&Pu(u)~=0Rs0=Rs0+Pu(u)*P(u,v)*log(P(u,v)/Pv(v));endendendP=exp(S*D);f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