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的哲学思想》PPT课件

《王弼的哲学思想》PPT课件

ID:38967038

大小:8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2

《王弼的哲学思想》PPT课件_第1页
《王弼的哲学思想》PPT课件_第2页
《王弼的哲学思想》PPT课件_第3页
《王弼的哲学思想》PPT课件_第4页
《王弼的哲学思想》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弼的哲学思想》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王弼之“言意之辩”王弼(226~249),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何晏曾叹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据何劭《王弼传》载,王弼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他曾与当时许多清谈名士辩论各种问题,以“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深得当时名士的赏识。王弼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正始中,大将军曹爽擅权,王弼补台郎。正始十年(249

2、),曹爽被杀,王弼受案件牵连丢职。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十四岁。一.生平简介中国哲学史对“言意”的讨论由来已久,大体有儒家和道家两家之别。儒家:孔子说:“辞达而已矣。”道家:《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而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二.史上对“言意之辩”的讨论:朱熹释义:“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夫象者,出意者也;言也,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

3、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为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三.王弼之“言意之辩”“言”指一个卦的卦辞,代表语言,如乾卦的卦辞是“乾,元亨利贞”。“象”指八卦象、六十四卦象及阴阳两爻象(卦象),同时也指象征卦象意义的事物(物象);“意”代表一卦的义理,代表事物的规律,如

4、乾卦所含的意义为刚健,而坤卦所含意义是柔顺等。言明象象尽意具体忘言忘象舍弃具体得象得意得到具体普遍意义的象和意●首先,从“作卦”(创造)的角度论,象生于意,意以尽象,意为象之内涵,象为意之形式或外观;言生于象,象以尽言,象为言之对象,言为象之形式。●其次,从“解卦”(接受)的角度论,要寻言以观象,得意忘言;寻象以观意,得意忘象。言和象均为的“意”之工具。玄学方法论图示如下:三者关系“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人言哉!”——《庄子外

5、物》这是庄子的“筌蹄之喻”,成了言意之辩中的经典比喻。谢谢观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