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一体化规划的思路与应用

产城一体化规划的思路与应用

ID:38996762

大小:110.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产城一体化规划的思路与应用_第1页
产城一体化规划的思路与应用_第2页
产城一体化规划的思路与应用_第3页
产城一体化规划的思路与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产城一体化规划的思路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产城一体化规划应用初探郑纲【摘要】城乡规划和产业规划的不协调是导致产城发展互抑的制度惯性之一,在当前转型时期,笔者提出“产城一体化规划”作为在城乡规划融合产业规划内容和方法的探索。并结合案例阐述产城一体化规划的应用,最后试图总结这种规划的技术路线和过程要点。【关键词】城市规划、产城一体化,应用1研究背景与概念提出当前,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复杂和强烈,城市空间演变主要表现为产业和空间双向选择的过程,城市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产业和空间的协调程度。然而在转型期间还存在巨大的制度惯性,致使

2、产城关系失调,如城镇化滞后工业化、新城区沦为鬼城等现象在国内普遍存在。城乡规划和产业规划的不协调就是这种制度惯性的表现之一。城市原本是经济活动的产物,而城市规划却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生,以人居环境为着眼点,对产业的考虑天生不足,因此产业发展诉求成了城乡规划屡屡被突破的主要原因。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应是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产业规划则专注于经济发展方面,空间统筹缺位,局限了其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作用。两个规划的最终结合涉及政府部门的改制、规划体系的改革等,需要漫长的过程。本文提出的

3、“产城一体化规划”只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里融合产业规划的内容和方法的一种探索。2实证研究2.1案例选取xx市是皖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多年以来经济与煤炭资源的过渡依赖导致城市缺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动力,分散的城镇格局降低了中心城区辐射力,抑制了第三产业发展。xx东部新区是借势x河大堤北移、高铁站点建设的产业新城,具有经济开发区的产业优势、高速铁路的交通优势、山河湖泊的生态优势。《xx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将城市和产业视作一个互动的综合体,将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思想和方法有机融合,以综

4、合效益最优为目标构建产业体系,在空间上落实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用地条件优化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产业用地管控实现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益目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2产业体系构建产业选择的评价基准包括产业发展潜力、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度等,但在产城一体化理念下,还应考量社会与生态效益。xx东部新区通过发展目标的逐层分解,从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两个方面,逐步推演出产业发展门类。产业发展方面,注重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同,以及xx传统煤电工业的延伸;在城市发展方面,一是以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是以休闲

5、旅游、高档商业提升城市品质,三是以环保产业引导生态保护,四是以都市农业加强城乡和谐。各产业之间具有网络状的密切关联。2.3用地供需平衡2.3.1用地需求预测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发区建设进入高潮,很多产业园区出现圈地过大、空置率高、用地低效等问题。xx东部新区采用了产业用地需求法进行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预测,按不同产业分别计算并加和。工业区通过各工业产业规划期末的年增加值和地均产出密度预测值,计算各园区的用地规模;物流园区通过园区物流量和地均生产能力预测值来计算;金融业、商务办公、中心商业结合形成东部

6、新区的商业商务中心,其用地规模预测以同类城市CBD规模比较法、商业总量分配法等进行估算;研发、设计、教育产业结合形成科研教育园区,规划预测了学生数和科研人员数,参照同等规模的理工科大学的人均用地规模进行计算;旅游产业方面,主要对度假村用地进行预测,按高峰时期游客数量、留宿比例和平均留宿天数综合计算;房地产业和配套商业方面,体现产业新城特点,分别预测在东部新区内居住的企业管理者和技术精英、普通蓝领,以及在东部新区进行旅游和养老置业的人口数量,同时考虑合理的人均指标和一定的住房空置比例,综合计算中高档

7、公寓区、普通公寓区、低密度住宅区的用地需求。2.3.2土地供给对基地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多因子综合叠加法,划分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和已建区。受高压走廊、山体、水系、铁路的分割,规划区内的适建区和限建区被划分为明显的4个片区:西部现状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东部受高铁站影响潜力巨大、东北部土地平整且人口稀少、东南部现状农业发达。规划对用地需求和土地供给进行平衡,形成“两核引领、四区联动、山水绕城、轴带贯通”的空间结构。2.4产城互促系统构建(1)城乡对产业的促进系统:包括对综合交通、公益性公共服务

8、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绿地系统等主要由政府投资主导的项目的规划,将促进产业发展的思想融入其中。如综合交通规划中,将货运和客运交通分流、商业中心内增加道路网密度,轻轨站点选址考虑对周边地价和房地产开发的带动,结合旅游路线考虑慢速交通等。(2)产业对城乡的促进系统:包括7个方面的用地约束:①建筑环境:包括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风格和色调的分区控制和引导,以塑造城市整体形象。②环境保护:划分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分别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提出控制指标,作为环境保护部门审查项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