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监测实训报告

大气监测实训报告

ID:39228477

大小:3.29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8

大气监测实训报告_第1页
大气监测实训报告_第2页
大气监测实训报告_第3页
大气监测实训报告_第4页
大气监测实训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气监测实训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园大气环境监测纯属沟通,如有雷同...一、监测目的1、通过对校园大气质量的监测,让我们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提高我们操作技能。2、通过对校园大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的监测,判断我们校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3、为研究校园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二、校园空气污染源情况调查校园空气污染源情况序号污染源名称数量燃料种类污染物名称污染物排放方式备注1食堂2煤气Co2、油烟直接排放2澡堂1煤炭so2直接排放3宿舍区14——Co2直接排放4教学楼12——Co

2、2直接排放三、校园气象资料项目调查内容风向冬盛行偏北风,夏盛行偏南风风速年均风速1.9米/秒气温年均气温19.4℃降水量年均降水量1494.8毫米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69%四、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确定高校地区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综合大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PM10、SO2、NO2、CO等作为大气监测项目。五、采样点的布设1、采样点布设原则2、采样点数目布设3、具体采样点布设5.1采样点布设原则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

3、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大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5.2采样点布设方法(1)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的常规监测。a.先将监测区域划分成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和居住混合区、交通不同功能区。b.再按功能区的地形、气象、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等,在每个功能区设若干采样点。(2)网格布点法:适用于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a.将监测区域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5.2采样点布设方法(3)

4、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比较集中的地区。a.找出污染源中心,以此为圆心画同心圆。b.从圆心列出若干条放射线,射线与圆的交叉点为采样点位置。c.同心圆的半径一般分别为4,10,20,40km,每个圆上再分别设4,8,8,4个采样点(可视上风下风而灵活设定)。5.2采样点布设方法(4)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a.以点源位置为顶点。b.以主导风向(即烟云方向)为轴线。c.布点范围呈扇形面积。e.采样点放在扇形内距点源不同距离的弧线上(近密远疏)。f.每条弧线上设3-4个点,相邻夹角10-20°。5

5、.3采样点具体布设我们校园内主要采用功能区布点法和网格布点法的综合使用方法布点位置:1、一食堂后面开阔带2、二食堂南面开阔带3、操场北面,主楼,经南,经北中间带4、设南设北间5、17,18,19,20栋中间6、环境楼后面,6栋前的地带一共设置6个点六、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监测项目采样方法采样仪器二氧化硫溶液吸收法气泡吸收管氮氧化物溶液吸收法气泡吸收管TSP滤膜阻留法大流量采样器七、监测方法监测项目测定方法气体二氧化硫(HJ482-2009)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氮氧化物(HJ479-2009)盐酸萘乙二

6、胺分光光度法固体TSP重量法八、数据处理及分析项目实验数据备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TSP谢谢观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