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花巴掌》教学设计课题

《打花巴掌》教学设计课题

ID:39239975

大小:35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28

《打花巴掌》教学设计课题_第1页
《打花巴掌》教学设计课题_第2页
《打花巴掌》教学设计课题_第3页
《打花巴掌》教学设计课题_第4页
《打花巴掌》教学设计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打花巴掌》教学设计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档打花巴掌小学一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打花巴掌学科音乐学段低年级一年级相关领域涉及两个学习领域:本领域——表现;他领域——感受与欣赏本领域的核心内容:歌曲《打花巴掌》的演唱本领域的相关内容: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他领域的相关内容:歌曲的情绪情感、歌曲的表现要素歌曲的风格的体验、赏析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第一册《打花巴掌》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7月是否已实施是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把音乐听觉思维活动放在首位,突出学生对音乐内容的主动聆听、体验、探索,在情

2、境化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新的学习内容。(二)理论依据本课以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为理论依据,重点凸显以下两个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011版《音乐课标》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

3、综合性艺术表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1.对《打花巴掌》文本的分析歌曲《打花巴掌》是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拍,五声商调式。“打花巴掌”原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着季节数着花的名字,说着合辙压韵的顺口溜,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见谱例1)谱例1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歌曲基本部分为单一调性、收拢性乐段的一段体曲式结构,共有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均为四小节。其中歌曲第一乐句

4、为无音高的四小节节奏构成,对应四段具有“歌谣”特征的歌词,表演形式:按节奏诵读(见谱例2)谱例2后三个乐句是歌曲的演唱部分,b、两个乐句句式规模相同,表演形式为单一的演唱,c乐句句式结构由三个乐汇构成。其中前两个乐汇表演形式为演唱,第三个乐汇表演形式为按的节奏拍手。(见谱例3)谱例3整首歌曲旋律形态多以级进和小跳为主,节奏较为紧凑,给人以一种欢快,活泼,富于趣味的感受。2.对原版《打花巴掌》音响的分析音响的演唱形式为童声齐唱,四段歌词表现顺序为:1.说唱2.说唱3.说唱4.说唱速度稍快,包括前奏、间奏,音响时长2分49秒。音响与文本旋律有两处音高不符,音响文本1.2.……

5、……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故以音响为准。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3.对自行改编音响的分析由于该首歌曲的作品特点是“说唱”结合的表现形式,一年级学生由于音准差,存在说唱不分的现象,过于频繁的说唱交替使得学生更不容易把握音准,加之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聆听的时间较短,基于以上原因在保证歌曲艺术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原范唱音响进行了改编,音响总时长为一分钟,采用说说唱、说说唱的表现形式,既突出了歌谣合辙押韵的循环重复的特征,又兼顾了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聆听的时间同时“说”“唱”表现形式相对集中,易于学生把握音准。4.依据作品分析与学情,进行解决时间矛盾的方法说明歌曲《打花巴掌》是一首具有

6、汉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拍、商调式,采用说唱结合的表现形式,情绪欢快活泼,富于童趣。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尽早帮助学生建立起合唱的意识,初步感受不同织体的特色,体验运用不同的织体来表现歌曲,我将歌曲的歌谣部分进行了改编,采用增加声部数量,只运用re、mi两音根据歌曲商调式特点,运用re作为主音,以汉族民歌中常用的衬词“龙格龙”作为歌谣部分的伴唱歌词,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见谱例4)谱例4(二)学生情况分析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情感态度价值观本班的学生活泼、好动、积极表现自我,喜欢参与有趣味的音乐活动,能在教师有效激发下积极表现歌曲。过程与方法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天真活泼

7、、好奇好动的特点,乐于参与富于趣味的音乐学习活动,学习方式主要以听辨与模仿为主。旧新知识节拍:接触过二拍子,能够在教师带领下随音响准确拍击二拍子拍点。体会二拍子在表现音乐情绪中的作用,尝试用自然的节拍重音诵读歌谣。速度:对于速度把握不够准确在教师提示和安静聆听音响中,感知速度,并用较准确的速度随琴声或音响表演歌曲。“说、唱”表演形式:在第2课《你的名字叫什么》和第3课《谁会叫》的歌曲中出现过,知道说唱结合的表演形式。1.能够较准确地用“说”和“唱”的形式表现歌曲,提高学生对“说”“唱”两种表现形式的区分能力。2.在说唱形式的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