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ID:39251389

大小:1.90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6-28

乳腺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1页
乳腺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2页
乳腺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3页
乳腺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4页
乳腺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腺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乳腺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生钱国伟原单位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2015.10.19女,35岁,发现右乳肿物数月。右乳纤维腺瘤。女,35岁,发现右乳肿物3月。右乳囊肿女,39岁,发现右乳肿物 1 年余。右乳浸润性癌。女,49岁,发现左乳肿物半月。左乳浸润性癌。女,60岁,发现左乳肿物2天。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女,32岁,发现右乳肿1个月。右乳上方及内侧浸润性导管癌。女,41岁,发现左乳肿物2月余。左乳肿物(9点钟方向)纤维腺瘤。女,21岁,双乳胀痛月余。左乳纤维腺瘤。女,35岁,发现右乳肿物1个月。右

2、乳纤维腺瘤。女,65岁,发现右乳肿物2个月。右乳局部肉芽肿及钙化。女,51岁,发现左乳肿物1月余。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左腋下淋巴结未见明显癌转移。女,73岁,体检。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影像学钼靶X线摄影、超声检查及MRI检查是乳腺诊断的黄金组合。钼靶X线摄影:对微钙化敏感;对小乳房及致密型不敏感,有辐射。超声检查:对囊肿及实性肿块敏感,可看血供,无辐射;对微钙化不敏感。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多参数、多角度成像,无检查盲区,无辐射;对微钙化不敏感。不同检查技术对乳腺癌检出率(敏感性)X线乳腺摄影67.8%超声检查8

3、3%X线乳腺摄影+超声检查91.5%MRI94.4%局部点压迫、局部放大摄片评估钙化 更好识别病灶,边缘更清晰 决定局限性致密影是否真实乳腺实质构成分类(旧版)脂肪型:双乳几乎都为脂肪,乳腺腺体小于25%少量腺体型:乳腺腺体在25%-50%多量腺体型:乳腺腺体在50%-75%致密型:乳腺腺体大于75%乳腺X线摄影BI-RADS部分更新细节不按乳腺实质与脂肪的百分比来分类,主要根据乳腺构成的纤维腺体组织密度高低和分布范围来划分,用小写英语字母a,b,c,d来表达乳腺实质构成分类,以区分BI-RADS(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

4、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所使用的阿拉伯数字。乳腺实质构成分类a(脂肪类):双乳几乎都为脂肪b(散在纤维腺体类):纤维腺体密度小区域性分散c(不均匀致密类):双乳不均匀性致密,可遮掩小肿块,可为弥漫和局限两种情况d(极度致密类):双乳极度致密,使乳腺X线摄影敏感性降低a类b类c类d类乳腺癌中国虽非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它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病因至今仍未完全明了,常发生在生活水平高和文化水平高的妇女,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的恶性肿瘤,卵巢分泌雌激素过多时,可引起乳腺的增殖与癌变。易发生乳腺癌1.有乳腺癌家族史。

5、2.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晚于55岁。3.未生育,第一胎生育年龄超过35岁。4.一侧乳腺癌。5.胸部多次X线照射者。6.肥胖;长期高热量饮食。乳腺癌好发于绝经前后40-60岁妇女。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可伴有乳头回缩、乳头溢血及疼痛。病理上分为三类:(1)非浸润性癌;(2)浸润性非特殊型癌;(3)浸润性特殊癌。乳腺癌的主要征象肿块或结节恶性钙化肿块或结节影的特点密度:恶性肿块多为高密度,即高于腺体及一般良性肿块密度,密度越高,越应怀疑恶性。边缘:肿块边缘分叶,光滑可整齐。若癌周结缔组织因反应性充血、炎性渗出或水肿,可在肿

6、块周围形成不规则透亮环,称“晕征”。边缘分叶境界不清毛刺形状:多呈不规则、类圆形及分叶形。圆形卵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形从上到下恶性度升高大小:乳腺癌的肿块X线测量大小多较临床扪诊小1-4倍。这是由于癌性肿块的周围常合并有炎性浸润、水肿、癌瘤扩展浸润或毛刺等。恶性钙化是瘤灶局部营养不良而坏死,坏死区内磷酸钙的钙盐沉着。恶性钙化的特点大小:钙化颗粒直径均小于0.5mm。形状:呈泥沙样、杆状或团簇状。数目:钙化颗粒数目多,从几个至上百个不等。密度:密度低而不均匀。分布:恶性钙化多为成簇分布,即在1平方厘米内有10枚以上钙化,聚集成

7、堆。常分布在肿块内部、外部或肿块内部及外部兼有。微小钙化总数超过30枚或每平方厘米超过20枚,都表明癌的可能性增加。区域性分布与区段分布的区别区域性分布指钙化散在分布,不符合导管分布,分布超过一个象限大部以上。恶性可能性小。区段分布指钙化沿导管及其分支分布,可为良性或恶性,细针或不定形钙化呈区段分布,考虑恶性可能。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泥沙样钙化左乳浸润性导管癌。杆状钙化区域分布区段分布次要征象:是肿块周围组织受癌肿浸润或由于肿瘤代谢引起的异常改变。1.皮肤增厚、局限凹陷及脂肪层浑浊:除乳晕外,乳房皮肤厚度超过3mm,乳根部

8、超过5mm,毛囊孔扩大,形成橘皮样变。2.乳头内陷:形成漏斗征,即乳头陷入乳晕形成外宽内窄的三角形致密影。3.血供增加:肿瘤及周围见粗大的血管迂曲扩张。4.导管征:导管管腔内出现癌栓,可致导管扩张。 5.淋巴结肿大:是指实性淋巴结直径大于2cm,可有毛刺及细砂样簇状钙化,小淋巴结不能排除。6.结构扭曲:导管、腺泡周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