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阅读试卷(六)麻雀的故事练习

三年级阅读试卷(六)麻雀的故事练习

ID:39362238

大小:73.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01

三年级阅读试卷(六)麻雀的故事练习_第1页
三年级阅读试卷(六)麻雀的故事练习_第2页
三年级阅读试卷(六)麻雀的故事练习_第3页
三年级阅读试卷(六)麻雀的故事练习_第4页
三年级阅读试卷(六)麻雀的故事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阅读试卷(六)麻雀的故事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0麻雀的故事  一群麻雀落在草地上,它们一边蹦蹦跳跳地着食物吃,一边唧唧喳喳地玩。  雀鹰在天上打旋,两只眼睛冲着地面扫来扫去。当它飞到第三圈的时候,就发现了草地上的这群麻雀。它看见麻雀一只只长得像小绒球,又圆又壮,馋得口水直流,就从天上一头扎了下来。麻雀正玩得高兴,老远看见雀鹰一头扎下来,就唧唧喳喳地叫唤起来:  “齐下手!”  “齐下手!”  “齐下手!”  它们早有约定:雀鹰来了,大家谁都别害怕,一齐下手跟它干!  可是等到雀鹰真的飞下来了,几只胆小的麻雀却不顾集体,撒开翅膀,躲到一边去了。阵势乱了,几个胆大的麻雀也支撑不住了。麻雀们一窝蜂似的乱飞起来,有的钻到草底下

2、,有的躲进石头缝里,有的藏到树叶底下,有的蒙头转向地飞到高空。它们一边乱飞,一边唧唧喳喳地叫唤:  “各顾各!”  “各顾各!”  “各顾各!”  再说雀鹰开始往下飞时,看见麻雀已经摆开架势,好像要反抗,心里有些发怵。它想:自己虽然嘴尖,翅膀大,爪子有劲,可是麻雀齐了心,也不是好惹地,真的打起来,难保不吃亏。正打算飞开,忽然看见麻雀“呼啦”一下散了伙。它高兴得又一头扎了下去,没费一点劲儿,就叼了一只吓昏了得麻雀,飞到一边吃去了。  雀鹰飞走了老半天,麻雀才灰溜溜地钻出来,集合到一起又唧唧喳喳地叫起来:  “查查少谁!”  “查查少谁!”  “查查少谁!”  麻雀虽然多,因为不

3、齐心,总对付不了雀鹰。直到如今,雀鹰还能够轻而易举地抓到麻雀。  1、读拼音,写词语。  má què  róng qiú yuē ding  zhī chēng fǎn kàng fā chù  (    )(    ) (     )(     ) (    )(     )  sàn huǒ jià shi  qīng ér yì jǔ  mēng tóu zhuàng xiàng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唤(     ) 胆(     ) 膀(     )  换(     ) 担(     

4、) 傍(     )  抗(     ) 劲(     ) 叼(     )  坑(     ) 经(     ) 叨(     )  3、给下面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石头缝(féng fèng) 散了伙(sàn sǎn) 爪子(zhuǎ zhǎo)  躲藏(cáng zàng) 吓昏(xià hè) 一头扎了下来(zā zhā)  4、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例:蹦蹦跳跳:(      )(      )(      )  又圆又壮:(      )(      )(      )  灰溜溜:(       )(      )(      )  5、扩词。  约:

5、  壮:  阵:  亏:  费:  6、照样子缩写句子。  例:雀鹰发现了草地上的一群麻雀。  雀鹰发现麻雀。  (1)   几个胆小的麻雀一窝蜂似地飞走了。  (2)   小麻雀看见在天上飞翔的雀鹰。  (3)   我和弟弟用竹匾捉住了一只小麻雀。  7、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语句。  (1)麻雀一只只长得(       ),又圆又壮。  (2)麻雀(      )地钻出来,集合到一起。  8、认真读一遍全文,然后回答问题。  (1)小麻雀如果都齐心,团结起来同雀鹰斗,就有可能斗过雀鹰。你是从文章中的哪句话看出麻雀是有可能斗过雀鹰的?  (2)事实上,小麻雀因为不齐心

6、而没有斗过雀鹰。你是从文章中的哪句话看出小麻雀一点也不齐心的?  (3)   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懂得了怎样的道理?文案编辑词条B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àn)是指古代官衙

7、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文按"。公文案卷。《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花月痕》第五一回:"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