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方式

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方式

ID:39387385

大小:1.23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02

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方式_第1页
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方式_第2页
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方式_第3页
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方式_第4页
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1年9月17日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增长方式2021年9月17日143timesWhatcausestheeconomicgrowth?2021年9月17日2以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为础,“计划投资=储蓄”是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哈罗德—多马增长方式:其中,σ=1/v,表示投资效率,在I=S时gw=ΔY/Y=I/Y·ΔY/II/Y=S/Y=sΔY/I=Y/K=1/v有:gw=s/v=σs以要素投入为核心动力的增长--传统(哈罗德)型增长2021年9月17日3国际事例的反证:储蓄率(投资率)与收入水平的国际比较无法说明的收入差异原因税制・社会保障金融市場人口构成政

2、治的安定性制度文化相同资本投入2021年9月17日4技术进步作用下的经济增长—基本索洛模型2021年9月17日5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2021年9月17日6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广泛关联2021年9月17日7外生性技术条件的索洛型增长机制2021年9月17日8技术进步作用下的经济增长—索洛模型资本积累:宏观经济平衡条件:连续资本积累总体水平:2021年9月17日9技术进步下的增长模式人均资本积累水平变动:(*)/人口数量加入技术进步的参数表现—有效劳动量折旧后的人均资本+当前人均储蓄人口以定值n水平增长P(t+1)=(1+n)P(t)劳动效率x人口数2021年9月17日10技术进步的作用点

3、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效率的持续提升—人口提升类似当(*)/按n增长的有效劳动量--人均资本提升类似2021年9月17日11人均有效劳动的资本产生了人均有效劳动的产出同样拥有趋近稳态的特性总资本存量增长率递减单位有效劳动所拥有资本量递增有效人口的资本量上升技术进步有利于人均收入增长2021年9月17日12内生增长:知识与技术进步的内生性包括知识E和人力资本H的生产函数知识创新能力:t时期技术知识资本存量投入最终生产的H比率K(t+1)-K(t)=sY(t)2021年9月17日13内生增长特点:所有增长要素、机制(方程)存在彼此关联知识、技术核心的高效增长知识的特性可以分割可持续增长路

4、径以及源泉、政策指针2021年9月17日14干中学:(Learningbydoing)外显的编码化知识(Codifiedknowledge)事实知识(Know-what)知识:原理知识(Know-why)隐含的经验类知识(Tacitknowledge)技艺知识(Know-how)人才知识(Know-who)创新:(Innovation)R&D:ResearchandDevelopment技术创新→技术垄断→超额利润→技术扩散内生增长中知识的综合运用2021年9月17日15图:美国实际产出的增长2021年9月17日162021年9月17日17中国GDP,1952-20012021年

5、9月17日18中国人均GDP,1952-20012021年9月17日19增长因素的贡献结构分析率先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者密尔斯(F.C.Mills),他于1952年发表了研究成果“生产率与经济进步”。索洛在1957年测算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21年9月17日20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全要素生产率肯德里克:《美国生产率的发展趋势》(1961)和《战后1948—1969年美国生产率发展趋势》(1973)两部著作中,对1889—1969年间美国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计算。部分生产率只能衡量一段时间内,某一特定投入的节约,却不能表示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因为投入量结构的变

6、化会影响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要衡量全部投入量的节约或衡量生产效率的变化,必须使用“全要素生产率”,即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2021年9月17日21全要素—丹尼森的研究丹尼森在60年代初开始进行增长核算的研究,被认为是对增长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获得成果的第一位经济学家。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另一类是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丹尼森主要著作:1962年,《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1967年,《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9个西方国家的经验》1974年,《1929—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核算》,1976年,《日本经济怎么增长得这样快》。2021年

7、9月17日22丹尼森对日本的分析丹尼森对日本经济的增长进行分析后,认为要素生产率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要素投入量所做的贡献。将日本各项增长因素分为过渡性因素和持续性因素,过渡性因素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最后只有持续性因素起作用。2021年9月17日23结论:1.日本在较长时间内,有大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廉价劳动力。2.高储蓄率。3.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国内资本,避免了过多外资对本国经济的控制。2021年9月17日24丹尼森对美国增长要素的经济贡献分析1,劳动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